土壤中鎘的衛生標準是1.0ppm,經調查研究認為某地土壤環境鎘的環境容量是0.6ppm。請問該環境單元鎘的自然本底值是多少?
A.0.1
B.0.2
C.0.4
D.0.6
E.1.6
參考答案:C
答案解析:
土壤的環境容量:一定環境單元,一定時期內,在不超過土壤衛生標準的前提下能容納的污染物的最大負荷量稱為土壤對該污染物的環境容量。
本題中:土壤中鎘的環境容量是0.6ppm,土壤鎘的衛生標準為1.0ppm,則土壤的自然本底值=1.0-0.6=0.4ppm。
腐殖質是
A.有機含氮化合物分解形成的最簡單的無機成分
B.化學性質不穩定的復雜有機物
C.動植物殘體在微生物作用下形成簡單的化合物的同時又重新合成復雜的高分子化合物
D.土壤中有機物厭氧分解形成的高分子化合物
E.腐殖質成分很單一
參考答案:C
答案解析:腐殖質化:有機物經過土壤微生物分解后再合成的一種褐色或暗褐色的大分子膠體物質。腐殖質的化學性質穩定,病原體死滅、無不良氣味、質地疏松(吸附能力強),在衛生學安全,是良好的肥料。
哪種方式可以減少金屬鎘向農作物轉移
A.加入其他有機物,使其產生拮抗作用
B.加入石灰調節土壤pH值,使鎘成難溶的鹽,減少轉移
C.使土壤中氧氣充分,創造氧化條件
D.加入硅酸使土壤pH降低,轉化成難溶鹽
E.以上都不是
參考答案:B
答案解析:土壤pH偏堿性時,多數金屬離子形成難溶的氫氧化物而沉淀,植物難以吸收。用石灰調節土壤pH后,降低農作物中鎘含量。
土壤污染物在紫外線等引起的光化學降解作用屬于
A.物理凈化作用
B.化學凈化作用
C.生物凈化作用
D.腐殖質化
E.硝化和反硝化
參考答案:B
答案解析:土壤污染物在紫外線等引起的光化學降解作用屬于化學凈化作用。
堆肥法的原理是
A.人畜糞便、垃圾在適宜條件下和微生物作用形成腐殖質
B.人畜糞便在有氧條件下發生化學分解達到無機化
C.人畜糞便、垃圾在密封容器中氧化分解
D.人畜糞便、有機垃圾在密封容器中氧化分解,然后又在厭氧菌作用下發酵腐熟
E.以上都不是
參考答案:A
答案解析:堆肥法是把糞便和有機垃圾、作物(蒿)稈、葉等按一定比例堆積起來,在一定溫度、濕度和微生物的作用下,分解有機物并產生高溫,使病原體死亡并形成大量腐殖質。
目前應用最廣泛并且安全衛生有一定經濟效益的處理垃圾的方法是
A.衛生填埋
B.焚燒
C.熱解
D.堆肥
E.低溫氧化法
參考答案:A
答案解析:垃圾的衛生填埋是最常用的垃圾處理方法,也是多數發達國家對垃圾處理的一種主要方法。此法安全衛生,成本較低,已回填完畢的場地可以作綠化地、公園、游樂場等。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