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查看:2022年公衛執業醫師綜合筆試考試第一單元試題匯總
以下不屬于機體內環境的是
A、組織液
B、血漿
C、細胞內液
D、腦脊液
E、淋巴
正確答案:C
答案解析:細胞外液是機體內細胞直接接觸和賴以生存的環境,故將細胞外液稱為機體的內環境。細胞外液中約3/4為組織液,約1/4為血漿,腦脊液和淋巴等占比極少。
一個心動周期中,由房室瓣關閉至下次房室瓣開啟的時程相當于
A、心室收縮期
B、等容收縮期
C、室縮期和等容舒張期
D、室舒期
E、快速充盈期
正確答案:C
答案解析:心室舒張期分為等容舒張期和心室充盈期。心室舒張期末,室內壓大于房內壓,此時房室瓣關閉,進入心室收縮期,心室收縮期內,房內壓房室瓣一直處于關閉狀態,之后進入心室舒張期,先是等容舒張期,此時房室瓣依然處于關閉狀態,隨著室內壓下降房內壓升高,當房內壓高于室內壓時,房室瓣打開,進入心室快速充盈期,所以選C。
關于輸血的原則,錯誤的是
A、必須保證ABO血型相合
B、輸同型血經交叉配血試驗主、次側均不凝集為首選
C、緊急情況下O型血可少量緩慢接受其他型血液
D、AB型的人可少量緩慢接受其他類型血液
E、反復輸血的病人必須保證Rh血型相合
正確答案:C
答案解析:O型血是通常所說的萬能輸血者,但本題所說的是“緊急情況下O型血可少量緩慢接受其他型血液”若改為緊急情況下其他血型血液可少量緩慢接受O型血則為正確。AB型紅細胞含有A、B抗原,它的血漿中沒有抗A,抗B抗體,是可以少量緩慢接受其他型血液的紅細胞,不會發生反應。反復輸血的病人必須保證Rh血型相合,正確。如果不相合的話,有可能造成輸血時溶血。
關于心電圖的波形說法錯誤的是
A、P波反映左、右心房的去極過程
B、QRS波群反映左右心室的去極過程
C、PR間期反映左、右心房開始去極化到左右心室開始去極的時間
D、ST段反映心房緩慢復極化的過程
E、T段反映心室快速復極化的過程
正確答案:D
答案解析:ST段反映心室緩慢復極化的過程。
心肌不產生完全強直收縮是由于
A、心肌是功能合胞體
B、興奮傳導有房室延擱
C、竇房結對潛在起搏點有抑制作用
D、有效不應期特別長
E、收縮期較短
正確答案:D
答案解析:強直收縮是骨骼肌的收縮形式之一,也可能發生在平滑肌,但是不出現在心肌。心肌是功能合胞體(備選答案A),平滑肌也可以是功能合胞體,但是,這并非是不產生強直收縮的原因。興奮在心肌的傳導有房室延擱(備選答案B),只是保證房室的節律性收縮活動順序,與強直收縮無關。竇房結對潛在起搏點有抑制作用(備選答案C),只是說明竇房結是心臟的起搏點,與不產生強直收縮也無關系。骨骼肌產生強直收縮的根本原因是兩次刺激到達的間隔時間小于肌肉收縮的周期,即二次刺激落在了一次收縮的收縮期內,而收縮期較短(備選答案E)并非是不產生完全強直收縮的原因。心肌有效不應期長(備選答案D),幾乎占了全部收縮期和舒張早期,因此不產生完全強直收縮。所以,正確答案為D。
突觸前抑制產生是由于突觸前膜
A、產生超極化
B、遞質耗竭
C、釋放抑制性遞質
D、興奮性遞質釋放減少
E、抑制性中間神經元興奮
正確答案:D
答案解析:當興奮傳到神經末梢時,突觸前膜發生去極化,當去極化達一定水平時,突觸前膜上的電壓門控Ca2+通道開放,細胞外的Ca2+進入突觸前末梢的軸漿內,導致軸漿內Ca2+濃度的瞬間升高,由此觸發突觸小泡的出胞,即引起末梢遞質的釋放的量子式釋放。遞質的釋放量和進入軸漿的Ca2+量呈正相關。興奮性遞質釋放的量的減少,則產生突觸前膜的抑制。
培養真菌常用的培養基是
A、巧克力培養基
B、伊紅-美藍培養基
C、亞碲酸鉀培養基
D、沙保培養基
E、皰肉培養基
正確答案:D
答案解析:A.巧克力培養基:腦膜炎球菌;B.伊紅-美藍培養基:鑒別大腸桿菌;C.亞碲酸鉀培養基:白喉桿菌;D.沙保培養基:真菌;E.皰肉培養基:厭氧細菌。
衣原體引起的疾病中不包括
A、衣原體肺炎
B、沙眼
C、泌尿生殖道感染
D、斑疹傷寒
E、鸚鵡熱
正確答案:D
答案解析:沙眼衣原體的沙眼生物亞種可引起沙眼、包涵體結膜炎、泌尿生殖道感染和沙眼衣原體肺炎;性病淋巴肉芽腫亞種可引起性病淋巴肉芽腫。肺炎衣原體可引起肺炎。鸚鵡熱衣原體引起鸚鵡熱。斑疹傷寒由立克次體引起。
診斷傷寒,副傷寒的肥達試驗屬于
A、ELISA
B、補體結合試驗
C、抗毒素合成試驗
D、直接凝集試驗
E、中和試驗
正確答案:D
答案解析:血清學診斷方法較多,常根據病原菌種類進行選擇。常用于細菌感染的血清學診斷有:直接凝集試驗(診斷傷寒、副傷寒的肥達試驗,檢測立克次氏體的外斐試驗,診斷鉤端螺旋體病的顯微凝集試驗等);補體結合試驗(檢測Q熱柯克斯體等抗體);中和試驗(診斷鏈球菌性風濕熱的抗O試驗等)和ELISA。
與致病性無關的細菌合成代謝產物是
A、侵襲性酶
B、內毒素
C、細菌素
D、熱原質
E、外毒素
正確答案:C
答案解析:細菌產生的侵襲性酶可以損傷機體組織,是細菌的重要致病物質。內毒素與外毒素為細菌產生的兩類毒素,在細菌致病性中甚為重要。細菌素為某些菌株產生的一類均有抗菌作用的蛋白質,比抗生素作用范圍狹窄。熱原質又稱為致熱原,是細菌合成的一種能夠致使人體或者動物機體發熱的物質。侵襲性酶、內毒素、熱原質、外毒素均為與致病性有關的合成代謝產物,細菌素為抗菌作用的物質。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