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頜面部軟組織創傷
【臨床表現】
1.擦傷
擦傷的特點是皮膚表層破損,創面常附著泥沙或其他異物,有點片狀創面或少量點狀出血,由于皮膚感覺神經末梢暴露,痛感明顯。
2.挫傷
挫傷是皮下及深部組織遭受力的擠壓損傷而無開放創口。傷處的小血管和淋巴管破裂,常有組織內滲血而形成瘀斑,甚至發生血腫。主要特點是局部皮膚變色、腫脹和疼痛。
3.刺、割傷
這類損傷的皮膚和軟組織存在裂口。刺傷的創口小而傷道深,多為盲管傷。刺入物可將砂石和細菌帶至創口深處。切割傷的創緣整齊,傷及大血管時可大量出血。如切斷面神經則發生面癱。傷及腮腺及其導管可發生涎瘺。
4.撕裂或撕脫傷
為較大的機械力將組織撕裂或撕脫,如長發被卷入機器中,可將大塊頭皮撕裂或撕脫,甚至整個頭皮連同耳廓、眉毛及上眼瞼同時撕脫。撕脫傷傷情重,出血多,疼痛劇烈,易發生休克。其創緣多不整齊,皮下及肌組織均有挫傷,常有骨面裸露。
5.咬傷
可為動物或人咬傷。大動物咬傷可造成顏面組織撕裂、撕脫或缺損,常有骨面裸露,外形和功能毀損嚴重,污染較重。
種植義齒的組成
種植義齒主要由種植體、基臺、螺絲和修復體組成。
(1)種植體:又稱植入體,系植入骨組織內替代天然牙根的部分,具有固位、支持、傳導力的作用。目前,種植體材料主要以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的鈦金屬為主,如純鈦、鈦合金等。根據種植體頂端與其周圍骨及黏膜水平的關系,可以分為骨水平種植體和軟組織水平種植體。
(2)基臺:基臺是指連接于植入體上方穿過牙齦的結構,通過基臺下端的內連接或外連接抗旋轉結構與植入體上端依靠中央螺絲固定連接,是可摘或固定修復體的附著結構。依據功能可以主要分為修復基臺、愈合基臺兩種類型。基臺的材質、被動適合性及連接的抗旋轉結構十分重要。當植入體的長軸與修復體的牙冠長軸不在一條直線上時,可采用角度基臺來改善基臺方向。
1)修復基臺是指為修復體提供支持或(和)固位的結構,包括以下三個部分:
①與修復體連接部分:該部分一般呈實體柱狀、供螺絲穿過的空心柱狀或頂端為球形等。修復體通過螺絲固位、粘接固位、摩擦固位等方式與其連接。
②與植入體連接部分:絕大多數種植體通過基臺下端的內或外六面體抗旋轉結構與植入體體部上端結構相連。
③穿齦部分:許多種植體系統的穿齦部分有不同的高度,規格一般為1~5mm。某些種植系統具有單獨的穿齦基臺部件,應用時先與種植體連接,再與修復基臺連接。選擇應用時,其高度應與牙齦厚度相協調。對于軟組織水平種植體,此部分與植入體屬于一個整體。
2)愈合基臺又稱為愈合帽,主要功能為引導種植體周軟組織愈合,待軟組織成形后再換成修復基臺進行上部結構修復。
(3)螺絲:按照功能可以分為封閉螺絲和固位螺絲。
1)封閉螺絲又稱覆蓋螺絲,能封閉植入體上方預留連接基臺的螺絲孔。封閉螺絲在第一次手術時旋入植入體,在第二次手術中取下換為愈合基臺。
2)固位螺絲主要分為基臺固位螺絲和修復體固位螺絲。基臺螺絲是連接種植體與基臺的桿形螺絲,貫穿基臺,與種植體連接為一體,起固定基臺的作用。修復體固位螺絲是連接修復體與種植體或基臺的桿形螺絲,貫穿修復體,與種植體或基臺連接為一體,起固定修復體的作用。
(4)修復體:修復體是種植義齒恢復咀嚼、美觀功能的部分,可分為單冠、聯冠、固定橋、可摘義齒等類型。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