釉質的組織學結構
釉柱
與釉柱排列方向相關的結構
釉質中有機物集中之處
與釉質周期性生長相關的結構
一、釉 柱 enamel rod
(一)概念
釉質的基本結構,是一種細長的柱狀體,起自釉牙本質界,呈放散狀貫穿釉質全層。路線不是徑直的。
(二)分布特點
窩溝處:釉質由釉牙本質界向窩溝底集中。
牙頸部:釉柱排列基本呈水平狀。
(三)形態
光鏡(磨片)
縱斷面:柱狀體;彎曲狀。
橫斷面:魚鱗狀。
釉柱間隙:釉柱尾部與相鄰釉柱頭部相交處呈現參差不齊的增寬了的間隙。
釉柱鞘(enamel rod sheath) :釉柱頭部清晰的弧形邊界
二、與釉柱排列方向相關的結構
(一)絞釉(gnarled enamel)
分布:釉質內2/3彎曲;牙切緣及牙尖處彎曲更明顯。
作用:增強釉質對咬合力的抵抗。
(二)施雷格線 (Schreger line)
落射光觀察牙縱磨片:可見寬度不等的明暗相間帶.這些明暗帶稱為施雷格線 .
分布:釉質內4/5處.
原因:釉柱排列方向的規律性改變而產生的折光現象.
暗區—釉柱的橫斷區;
亮區—釉柱的縱斷區.
(三)無 釉 柱 釉 質(rodless enamal)
分布:在近釉牙本質界最先形成的釉質和多數乳牙及恒牙表面約30μm處,均看不到釉柱結構. 高分辨率電鏡下可見晶體平行排列。
原因:內層:可能是成釉細胞在最初分泌釉質時,Tomes突尚未形成.
外層:可能是成釉細胞分泌活動停止及Tomes突退縮所致.
提示: Tomes突形成的重要性.
三、釉質中有機物集中之處
釉質牙本質界 enamelo-dentinal junction
釉板 enamel lamella
釉叢 emamel tuft
釉梭 enamel spindle
1. 釉質牙本質界 enamelo-dentinal junction
外形:呈貝殼狀,非直線。由許多圓弧形構成,凸面向著牙本質,凹面向著牙釉質。
作用:增大二者的接觸面,加大了釉質在牙本質上的附著。
2. 釉板 enamel lamella
光鏡:垂直于牙面的薄層板狀結構,可以貫穿整個釉質的厚度。磨片上呈裂隙狀。
原因:可能是局部牙釉質成熟的缺陷,鈣化不全,水分和釉質基質的殘留。
3. 釉叢 emamel tuft
光鏡:起自釉牙本質界向牙表面散開,呈草叢狀。其高度相當于釉質的1/5~1/4
分布:較均勻。
原因:在Tomes突形成和釉質沉積階段,一部分礦化較差的釉柱,有機物含量高。
4. 釉梭 enamel spindle
光鏡:起始于釉牙本質界,呈紡錘狀結構,黑色。
分布:牙尖及切緣部較多見。
原因:一般認為它是成牙本質細胞胞漿突起的末端膨大突入釉質中形成。
四.與釉質周期性生長相關的結構
(一)橫紋 cross striations
是釉柱上與釉柱的長軸相垂直的線,透光性低.
呈規律性分布,間隔2~6um.使釉柱看起來像梯子.
原因:
與成釉細胞每天的周期性形成有關,代表每天形成的速度.
可能反映釉柱中有機物、無機物在含量和密度上的變化;碳酸鹽和納含量呈周期性變化,與橫紋吻合;
可能代表晶體緊密堆積間穿插著有機物的聚集;礦化低。
(二) 生長線 incremental line
橫磨片:呈深褐色同心環狀,似樹的年輪。
縱磨片:自釉牙本質界向外,沿著釉質形成的方向,在牙尖部呈環行排列,近牙頸部部漸成斜行線.
原因:
是釉質周期性的生長速率改變所形成的間歇線。約代表5~10天釉質沉積的速度
寬度和間距因發育狀況變化而不同.
新生線 neonatal line
定義:在乳牙和第一恒磨牙上,常見的一條加重的生長線.
原因:釉質一部分在胎兒期形成,另一部分在嬰兒出生后.
電鏡:晶體密度減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