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物過敏性口炎疾病概述
藥物過敏性口炎與接觸性口炎是指過敏體質的機體通過接觸(含漱、涂布、撒敷)、口服、注射等不同途徑接觸變應原后所產生的變態反應性炎癥,同屬口腔粘膜變態反應性疾病,均有明確的藥物應用史。粘膜和皮膚損害統稱為“藥疹”,最常見的是單個或幾個大小不等的水皰,單個水皰以舌背正中部位好發,水皰破裂后,即形成糜爛或潰瘍面,呈圓形或類圓形,界限清楚。皮膚損害常為水腫性紫紅色斑,橢圓形、圓形,大小不等,邊界清楚,也可為丘疹、水皰,或在紅斑上出現水皰。口唇、生殖器、手足背、軀干也是藥疹的好發部位。全身癥狀一般不明顯。皮膚粘膜可同時累及,若發生于皮膚粘膜交界處,易皺裂、糜爛、產生痛感。藥疹再次發作時,損害往往出現于比較固定的位置,故又稱為固定性藥疹。嚴重者還可發生全身廣泛性大皰,并累及體竅粘膜與內臟,稱為中毒性表皮壞死松解癥,還可表現為剝脫性皮炎等變態反應等。
急性根尖周炎分類和表現
急性漿液性根尖周炎可由牙髓炎或咬合創傷等引起,可發生于活髓牙或失活牙上。主要癥狀是咬合痛。患者多有牙髓病史、外傷史、不完善的牙髓治療史;初期只有輕微疼痛或不適,咬緊牙反而感覺舒適;繼而發生鈍痛、咬合痛,患牙有浮起、伸長感,疼痛為持續性、自發性、局限性的,牙位明確;口腔檢查可見患牙叩痛劇烈,甚至松動,捫壓根尖相應部位也會引起疼痛,牙髓活力測試多無反應,年輕恒牙或乳牙在牙髓壞死前可有反應;可查到患牙有齲壞、充填體,其他牙體硬組織疾病,牙冠變色或深的牙周袋。
急性化膿性根尖周炎常由急性漿液性根尖周炎發展而來,也可由慢性根尖周炎急性發作而來。又稱為急性化膿性根尖膿腫或急性牙槽膿腫,是臨床所見的最嚴重的牙病之一。初期根尖膿腫階段,自發性持續性劇烈跳痛,叩痛(+++),松動III°,輕度捫痛,根尖部牙齦潮紅。發展至骨膜下膿腫階段,仍有劇烈跳痛、叩痛、松動等癥狀,患者呈痛苦面容,根尖區牙齦潮紅、腫脹,粘膜轉折處變淺、變平,捫痛并有深部波動感,相應面頰部軟組織呈反應性水腫,區域淋巴結腫大、捫痛,下磨牙患病時可伴有開口受限;全身不適,體溫升高,白細胞計數增高,嚴重病例可伴發頜面相應處的蜂窩組織炎。至粘膜下膿腫階段疼痛減輕,叩痛減輕,根尖區粘膜呈局限的半球形隆起,捫診有明顯波動感,全身癥狀緩解。急性根尖周炎的X線片示:可無明顯變化或僅有牙周間隙增寬,若為慢性根尖周炎發作而來的,可見根尖部牙槽骨破壞的透射影像。
治療應開髓拔髓,開放引流,膿腫形成后應切開引流,給予消炎止痛藥物;急性期癥狀緩解后做根管治療術或牙髓塑化治療。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