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染創口的處理
(1)污染創口也應行初期縫合。由損傷引起者則應在徹底清創后進行;創口較深大或可能發生感染者應置引流物;對不能進行縫合的創口可用碘仿紗條或凡士林紗條填塞覆蓋,并隨肉芽組織生長而更換或去除。
(2)除非高度懷疑或已確診感染者外,一般也不宜打開敷料觀察。
(3)面部的污染創口也可早期暴露。
(4)面頸間污染創口的拆線時間與無菌創口相同,但對已化膿感染者應及早拆除縫線,放置引流物。口內創口應在術后7~10天拆線,腭裂術后的創口縫線應延長至10天以上拆除。
(5)為爭取污染創口一期愈合,應采取抗感染預防措施,給予抗生素、磺胺或中草藥;對污染較重且創口深在者應給以破傷風抗毒素(TAT)。
(6)口腔內有創口者應保持口腔衛生,選用漱口劑含漱。
牙齒發育異常臨表
釉質發育不全,臨床上常根據病損的程度分為輕癥和重癥。
1、輕癥
釉質形態基本完整,僅有色澤和透明度的改變,形成白堊狀釉質。一般無自覺癥狀。
2、重癥
牙面有實質性缺損,即在釉質表面出現帶狀或窩狀的、棕色的凹陷。
根據發育障礙的時間,受累牙往往呈對稱性。如為乳牙尖周感染所致繼承恒牙的發育不全,表現牙冠小,形狀不規則,常呈灰褐色著色。
由于致病因素在牙發育期才會導致釉質發育不全,故受累牙往往呈對稱性,所以根據釉質發育不全的部位,推斷致病因素作用的時期,例如上136和下 1236的切緣或牙尖出現釉質發育不全,表示致病因素發生在一歲以內,因上2的釉質和牙本質在出生后一年左右才開始沉積,所以上2被累及時,可推斷致病因素延續到出生后第二年,如前牙未受累,主要表現在上457和下457時,則致病因素在2到3歲。
關注"566執業醫師考試"微信,第一時間獲取試題、最新資訊、內部資料信息!
執業醫師題庫【手機題庫下載】 | 微信搜索"566執業醫師考試"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