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本部
1.切牙乳突的相應的組織面義齒基托需適當緩沖,以免壓迫產生疼痛。
2.腭皺有輔肋發音的作用。
3.上頜硬區的基托組織面應適當緩沖,以防產生壓痛,并可防止由此而產生的義齒左右翹動或折裂。
4.腭小凹后2mm處為上頜全口義齒的后緣。
5.顫動線分為前后兩條,其間區為后堤區,上頜全口義齒組織面與此區相應的部位可形成后堤,能起到邊緣封閉的作用。
6.腭穹隆可以承受咀嚼壓力。
7.翼上頜切跡為上頜全口義齒兩側后緣的界限。
8.舌系帶相應的舌側基托應形成切跡,以免影響舌的活動。
9.舌下腺處的義齒基托邊緣不應過長否則舌運動時易將下頜全口義齒推起。
10.下頜隆突相應的基托組織面應適當緩沖。
11.P切跡處的基托邊緣應有相應的切跡。
12.下頜舌骨嵴處的基托組織面應適當緩沖,以免產生壓痛。
13.舌側翼緣區后部是下頜全口義齒固位的重要部位,此區基托應有足夠的伸展。
14.磨牙后墊可作為指導排列人工牙的標志,下頜全口義齒后緣應蓋過磨牙后墊二分之一或全部。
誘發牙痛的原因
①齲齒:初齲一般無癥狀,如齲洞變大而深時,可出現進食時牙痛,吃甜食或過冷、過熱的食物時疼痛加重。這時可先用防酸止痛牙膏,溫水刷牙,必要時用民間驗方止痛,但有效的治療方法應是填補齲洞。
②牙髓炎:多是由于深齲未補致牙髓感染,或化學藥物或溫度刺激引起,其疼痛為自發性,陣發性劇痛,可有冷、熱刺激痛和叩痛。這種牙痛的應急處理,可用芬必得300mg口服,一日2次,止痛,或用民間驗方止痛。根治的方法是在局麻下用牙砧磨開牙髓腔作牙髓治療。
③牙根尖周炎:多由牙髓炎擴散到根管口,致根尖周圍組織發炎。表現為持續性牙痛。患牙有伸長感,觸、壓痛明顯,不能咬食物。這時可服消炎止痛藥,如先鋒霉素四號0.5克,一日3次;滅滴靈0.4克,一日3次,消炎痛25毫克,一日3次;并吃軟食。也可用民間驗方應急止痛。待消炎后再作根管治療。
④牙外傷:如意外摔倒、碰傷或吃飯時咬到砂粒等致牙折或牙裂開,引起牙痛。可先服消炎、止痛藥,也可用民間驗方止痛。有條件者應到口腔科處理。
⑤智齒冠周炎:智齒萌出困難(阻生),加上口腔衛生不良,引起牙冠周圍組織發炎、腫痛。可用口泰或口舒等含漱液漱口,服消炎、止痛藥或用民間驗方止痛。消炎后再拔除阻生牙。此外,流感、三叉神經痛、頜骨囊腫或腫瘤、高血壓、心臟病,有時也會引起牙痛。所以對主訴牙痛,但牙齒又無任何病變者,切不可盲目濫用止痛藥了之,應及時去醫院專科診治。
關注"566執業醫師考試"微信,第一時間獲取試題、最新資訊、內部資料信息!
執業醫師題庫【手機題庫下載】 | 微信搜索"566執業醫師考試"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