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18歲,右頜下區腫痛7天,加劇3天,查體見:39℃,一般情況差,右頜下皮膚紅,皮溫高、壓痛明顯,觸有波動感,腫脹無明顯界限。舌下肉阜無紅腫,導管口無溢膿,右下第一磨牙殘根,叩痛(++),X線片見右下第一磨牙根尖周X線透射區。
1)穿刺頜下區最可能抽出的液體是
A.黃色黏稠膿液
B.暗灰色稀薄膿液
C.陳舊性血性液體
D.黃色蛋清樣液體
E.淡黃色清亮液體
【正確答案】A
【答案解析】頜面部間隙感染多由金黃色葡萄球菌引起,膿液為黃色黏稠膿液。右下第一磨牙殘根,叩痛(++),X線片見右下第一磨牙根尖周X線透射區,右頜下皮膚紅,皮溫高,壓痛明顯,觸有波動感,腫脹無明顯界限等可診斷為急性根尖周炎引起的頜下間隙感染。其主要致病菌應為金黃色葡萄球菌,膿液為黃色黏稠膿液。
2)最可能的診斷為
A.化膿性頜骨骨髓炎
B.結核性淋巴結炎
C.化膿性頜下腺炎
D.惡性淋巴瘤
E.右頜下間隙感染
【正確答案】E
【答案解析】從本題題干所給出的癥狀右頜下皮膚紅,皮溫高、壓痛明顯,觸有波動感來看,患者右下頜區出現了炎癥,觸有波動感表示膿腫已形成。X線檢查:右下第一磨牙根尖周X線透射區,是根尖周膿腫的表現,未見化膿性頜骨骨髓炎。結核性淋巴結炎如果形成膿腫應是冷膿腫。本患者“舌下肉阜無紅腫,導管口無溢膿”,非涎腺疾病?紤]為右下頜后牙根尖周病引起的右下頜下間隙感染。
患兒,7個月,左側紅唇至鼻底完全裂開,右側紅唇至鼻底完全裂開。
1)對該患者的診斷分類屬于
A.雙側完全性唇裂
B.雙側混合性唇裂
C.Ⅱ°唇裂
D.不完全性雙側唇裂
E.單純性唇裂
【正確答案】A
【答案解析】雙側完全性唇裂(雙側上唇至鼻底完全裂開)。
2)該患兒最佳的修復時間是
A.3~6個月
B.6~12個月
C.12~18個月
D.9~12歲
E.12~15個月
【正確答案】B
【答案解析】唇裂修復時間:單側3~6個月;雙側6~12個月。
男,35歲。右上第一磨牙牙髓治療后劈裂,拔牙過程中牙冠碎裂至齦下,牙根與周圍骨質粘連。
1)此時拔除此根應
A.牙挺取根
B.牙鉗拔除
C.分根后拔除
D.翻瓣去骨拔除
E.渦輪鉆拔除
【正確答案】C
【答案解析】上頜第一磨牙有3個根,難以使用牙挺直接挺出,雖牙冠碎裂至齦下但牙根完好,拔除時需要先分根,再分別拔除各根;牙挺取根,牙鉗拔除要在分根后進行;翻瓣去骨拔除適合斷根后去斷根的方法;渦輪鉆拔除是拔除阻生第三磨牙的方法。
2)拔牙過程中發現其腭側根消失,牙槽窩空虛,此時應當
A.立即停止操作,拍X線片
B.立即擴大牙槽窩取根
C.立即行上頜竇開窗取根
D.翻瓣去骨取根
E.延期拔除患牙
【正確答案】A
【答案解析】拔牙過程中發現其腭側根消失,牙槽窩空虛,可懷疑牙根落入上頜竇,此時需要停止操作拍X線片確定牙根位置后取根,在X線片確定位置前不能進行任何操作,以免把牙根推向更深處組織。發現腭側根消失,但此時尚未確定牙根位置,因此不宜盲目開窗取根。
3)如果確定腭根已進入上頜竇,經去除牙槽間隔后擴大牙槽窩將其沖出。此時上頜竇底黏膜破裂口約5mm,此時應
A.兩側牙齦拉攏縫合
B.牙槽窩填塞碘仿紗條
C.立即行上頜竇瘺修補術
D.給予抗生素,延期行上頜竇瘺修補術
E.術后牙槽窩內放置碘仿海綿
【正確答案】A
【答案解析】上頜竇瘺小的穿孔<2mm可按拔牙后常規處理,中等大小2~6mm可將兩側牙齦拉攏縫合,進一步固定保護血凝塊,瘺口直徑>7mm需用鄰近組織瓣關閉創口,此患者上頜竇底黏膜破裂口為5mm。單純放碘仿海綿是不能使上頜竇瘺口自行關閉。
患者,男,35歲,右下頜區無痛性腫脹一年,不伴有疼痛及麻木,檢查見右下頜角明顯膨隆,皮膚顏色及溫度均正常,無波動感,口內見右磨牙區前庭溝豐滿,舌側膨隆明顯,黏膜無破潰。
1)該患者下一步最佳的檢查是
A.活檢
B.CT檢查
C.穿刺檢查
D.B超
E.X線檢查
【正確答案】E
【答案解析】根據病史、臨床表現、X線特點,可做初步診斷。
2)根據診斷,最佳治療方案為
A.可行下頜骨刮治術
B.下頜骨區段切除
C.半側下頜骨切除術
D.下頜骨區段切除和同期植骨
E.下頜骨區段切除植鈦板,二期植骨
【正確答案】D
【答案解析】對較小的腫瘤可行下頜骨方塊切除,以保存下頜骨的連續性;對較大的腫瘤應將病變的頜骨整塊切除,以保證手術后不再復發。下頜骨部分切除后,可采用立即植骨,如口腔有繼發感染或軟組織不夠時,可選用血管吻合,血循重建的組織移植術,或用克氏鋼針以及其他生物材料如鈦板固定殘端,以保持缺隙,后期再行植骨手術。
3)根據上述癥狀最有可能的診斷是
A.骨肉瘤
B.成釉細胞瘤
C.角化囊腫
D.頜骨骨髓炎
E.頜骨中心性癌
【正確答案】B
【答案解析】成釉細胞瘤多發生于青壯年,下頜較上頜多見,其中下頜體及下頜角部為最常見的發病部位。發生在上頜者以磨牙區多見。腫瘤生長緩慢。表現為無痛性、漸進性頜骨膨大。骨質受壓則吸收變薄。
患者,女,28歲,右下第三磨牙阻生反復腫痛,需拔除;颊咦栽V害怕打針,曾有暈針史。術前已進食,休息可。治療設計為局麻下拔除,十分鐘后試麻效良好,醫生開始操作,術中患者頭暈、胸悶、面色蒼白、全身冷汗、四肢厥冷無力、脈搏快而弱、惡心、呼吸困難。
1)此時患者出現的癥狀是
A.麻藥中毒
B.麻藥過敏
C.癔病
D.暈厥
E.腎上腺素反應
【正確答案】D
【答案解析】暈厥臨床表現:頭暈、胸悶、面色蒼白、全身冷汗、四肢厥冷無力、脈搏快而弱、惡心、呼吸困難;重者甚至有短暫的意識喪失。
2)最可能引起上述癥狀的原因是
A.恐懼
B.饑餓
C.疲勞
D.疼痛
E.全身健康較差
【正確答案】A
【答案解析】患者自訴害怕打針,曾有暈針史,是本題的提示點。暈厥是一種突發性、暫時性意識喪失。通常是由于一時性中樞缺血所致。一般可因恐懼、饑餓、疲勞及全身健康較差等內在因素,以及疼痛、體位不良等外在因素所引起。
3)根據患者的情況下列哪一項處理是不必要的
A.停止注射,迅速放平座椅
B.輸液,糾正代謝紊亂
C.置病員于頭低位
D.松解衣領,保持呼吸通暢
E.芳香氨酒精或氨水刺激呼吸
【正確答案】B
【答案解析】防治原則:做好術前檢查及思想工作,消除緊張情緒,避免在空腹時進行手術。一旦發生暈厥,應立即停止注射,迅速放平座椅,置病員于頭低位;松解衣領,保持呼吸通暢;芳香氨酒精或氨水刺激呼吸;針刺人中穴;氧氣吸入和靜脈注射高滲葡萄糖液等。暈厥無代謝紊亂,故不需進行糾正。
某患者,男,21歲。右下第三磨牙低位埋伏阻生,現來就診,要求拔除。
1)如醫師擬行右下智齒拔除術,最佳選用的麻醉藥物是
A.2%普魯卡因
B.1%普魯卡因
C.1%丁卡因
D.2%的利多卡因加腎上腺素
E.1%普魯卡因加腎上腺素
【正確答案】D
【答案解析】利多卡因局麻作用較普魯卡因強,其維持時間亦較長,并有較強的組織穿透性和擴散性,是臨床上應用最多的局麻藥。
2)如醫師行下牙槽神經阻滯麻醉術麻醉后,麻醉的區域中,下列不正確的是
A.同側下頜骨
B.同側下頜牙
C.同側牙周膜
D.同側前磨牙唇(頰)側牙齦
E.上下唇
【正確答案】E
【答案解析】麻醉區域及效果:同側下頜骨、下頜牙、牙周膜、前磨牙至中切牙唇(頰)側牙齦、黏骨膜及下唇部,以下唇麻木為注射成功的主要標志。
3)如局部麻醉后,患者出現牙關緊閉,可能是發生了
A.感染
B.中毒
C.血腫
D.氣腫
E.麻醉藥注入翼內肌
【正確答案】E
【答案解析】暫時性牙關緊閉:可發生于下牙槽神經口內阻滯麻醉時,但比較罕見。由于注射不準確,麻醉藥注入翼內肌或咬肌內,使肌肉失去收縮與舒張的功能,并停滯于收縮狀態,因而出現牙關緊閉。一般都是暫時性的。
患者女,45歲。上腭部初起為無痛性腫塊,近期增大,伴間斷性頭部疼痛。檢查:腫瘤邊界不清,活動度差,與周圍組織有粘連。腫物周圍黏膜潰瘍,腭骨有小穿孔。病理檢查見腫瘤無完整包膜,切面為灰白色,伴出血囊性變。鏡下見腫瘤細胞形成篩狀型和管狀型。
1)患者所患疾病最可能為
A.腺樣囊性癌
B.黏液表皮樣癌
C.惡性多形性腺瘤
D.基底細胞腺癌
E.腺泡細胞癌
【正確答案】A
【答案解析】腺樣囊性癌系唾液腺惡性腫瘤中較常見者,占唾液腺惡性腫瘤的21%~24%,其中30%發生于腮腺,30%發生于下頜下腺,40%發生于小唾液腺,舌下腺僅占1%;與其他大多數唾液腺腫瘤不同的是,70%的腺樣囊性癌發生于頜下腺和小唾液腺。多數腫塊邊界不十分清楚,活動度差。腫瘤常沿神經擴散,發生在腮腺的可致面神經麻痹,發生在腭部的可沿上頜神經向顱內擴展,破壞顱底骨質。腫瘤無包膜,呈浸潤性生長。光鏡觀察腫瘤細胞類型和排列方式分為三種組織類型:①腺性(篩狀)型;②管狀型;③實性型。
2)該腫瘤較典型的特點為
A.有消長史
B.核素顯像呈“熱”結節
C.沿神經擴散,浸潤強極強
D.頸淋巴結轉移率高
E.血行轉移少見
【正確答案】C
【答案解析】腺樣囊性癌的臨床病理特點:①腫瘤易沿或圍繞神經擴散。②腫瘤浸潤性極強。③腫瘤易侵入血管,造成血行性轉移,轉移率高達40%,為口腔頜面部惡性腫瘤中血液循環轉移率較高的腫瘤之一;轉移部位以肺為最多見。④頸淋巴結轉移率很低。⑤腫瘤細胞沿骨髓腔浸潤。
3)該腫瘤血行轉移最多見于
A.頸部
B.肝
C.肺
D.脾
E.腎
【正確答案】C
【答案解析】腺樣囊性癌易侵入血管,造成血行性轉移,轉移率高達40%,為口腔頜面部惡性腫瘤中血液循環轉移率較高的腫瘤之一;轉移部位以肺為最多見。
患者,男,60歲,鼻咽癌行放射治療。
1)放療開始前應采取的措施不包括
A.常規牙周潔治
B.對口腔內科引起感染的病灶牙進行治療
C.對能保留的齲齒進行治療
D.無法治愈的病牙予以拔除
E.缺失牙進行活動義齒修復
【正確答案】E
【答案解析】放射治療前,應去除口腔內已有的金屬義齒;活動義齒需在放療終止后一段時期再次佩戴,以免造成黏膜損傷。
2)放射性頜骨骨壞死發生的相關因素是
A.照射劑量和分次照射方案
B.個體耐受性和死骨形成
C.病原菌毒力和機體抵抗力
D.射線種類和有無組織壞死
E.局部防護和口腔衛生
【正確答案】A
【答案解析】放射性骨壞死的發生與射線種類、個體耐受性、照射方式、局部防護特別是照射劑量或分次照射方案等均有一定關系。
3)如發生放射性骨壞死,發病時間通常為
A.放療中
B.放療后3~5天
C.放療后1~2周
D.放療后1~2個月
E.放療后數月至十余年
【正確答案】E
【答案解析】放射性骨壞死病程發展緩慢,往往在放療后數月乃至十余年開始出現。
患者,男,36歲。因左頰穿通傷就診,關于頰部缺損的處理
1)若無組織缺損或缺損較少,應采取的措施是
A.將口腔黏膜、肌和皮膚分層縫合
B.嚴密縫合肌層和皮膚黏膜留有引流物并二期愈合
C.口腔黏膜與皮膚相對縫合,消炎創面
D.放置引流物于創面中加壓包扎
E.皮瓣修復缺損關閉創口
【正確答案】A
【答案解析】頰部貫通傷的治療原則是盡量關閉創口和消滅創面。無組織缺損或缺損較少者,應將口腔黏膜、肌層和皮膚分層縫合,縫合的順序應先口內,再肌層,最后縫合皮膚創口。
2)若口腔黏膜無缺損,而皮膚缺損較多,應采取的措施是
A.設法對位縫合口腔黏膜
B.放置引流物于創面中加壓包扎
C.口腔黏膜與皮膚相對縫合,消炎創面
D.嚴密縫合口腔黏膜,以皮瓣或植皮關閉皮膚側創面
E.皮瓣修復缺損關閉創口
【正確答案】D
【答案解析】口腔黏膜無缺損或缺損較少而皮膚缺損較多者,應嚴密縫合口腔黏膜,關閉穿通創口。面頰部皮膚缺損應立即行皮瓣轉移或游離植皮,或作定向拉攏縫合。如遺留缺損,以后再行整復治療。
3)若缺損為全層洞穿性,應采取的措施是
A.設法對位縫合口腔黏膜
B.嚴密縫合口腔黏膜,以皮瓣或植皮關閉皮膚側創面
C.放置引流物于創面中加壓包扎
D.口腔黏膜與皮膚相對縫合,消炎創面
E.皮瓣修復缺損關閉創口
【正確答案】D
【答案解析】較大的面頰部全層洞穿型缺損,可直接將創緣的口腔黏膜與皮膚相對縫合,消滅創面。遺留的洞形缺損,后期再行整復治療。如傷情和條件允許,也可在清創術時用帶蒂皮瓣、吻合血管的游離皮瓣及植皮術早期修復洞穿缺損。
患者,男,8個月,右頸上部無痛性腫物3個月。體檢見右頸上部胸鎖乳突肌前及表面有一腫塊,4.0cm×5.0cm,質地軟,有波動,邊界不甚清,表面皮膚色澤正常。
1)最可能的臨床診斷為
A.口外型舌下腺囊腫
B.甲狀舌管囊腫
C.囊性水瘤
D.血管瘤
E.海綿型淋巴管瘤
【正確答案】C
【答案解析】嬰幼兒上頸部胸鎖乳突肌周圍的囊性有波動感的腫物首先應該懷疑囊性水瘤,血管瘤和海綿型淋巴管瘤沒有波動感,甲狀舌管囊腫和口外型舌下腺囊腫位置不正確。
2)穿刺的液體最可能的性狀為
A.血性液體
B.呈棕色
C.乳白色
D.淡黃色、透明
E.淡黃色、微渾、含膽固醇結晶
【正確答案】D
【答案解析】淋巴管畸形中的大囊型,舊分類中稱為囊腫型或囊性水瘤,囊腔內為透明、淡黃色水樣液體。
3)可能有的臨床體征
A.透光試驗陽性
B.壓縮試驗陽性
C.體位移動陽性
D.聽診有吹風樣雜音
E.以上體征全無
【正確答案】A
【答案解析】有壓縮性和體位試驗陽性是靜脈畸形的臨床表現,吹風樣雜音是動脈畸形的臨床表現,囊狀水瘤才有透光試驗陽性。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