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DIC晚期時高度纖溶亢進使D-二聚體含量降低的原因是
A.尿激酶作用減弱
B.α1-抗胰蛋白酶抑制減輕
C.D-二聚體分解為小分子物質
D.纖溶酶分解纖維蛋白多聚體作用減弱
E.凝血酶分解纖維蛋白原減少
[答案] C [題解] 高度纖溶亢進,由于D-二聚體可進一步分解為小分子物質使測定值比實際含量低。
32.C3a和C5a在DIC 發病過程中的作用是
A.促使組胺釋放 B.促使激肽釋放
C.激活纖溶酶原
D.促進血小板聚集和釋放
E.激活凝血因子Ⅻ
[答案] A [題解] 補體激活過程中產生的活化C3 和C5(C3a和C5a),又稱為過敏毒素和趨化因子,具有提高血管通透性、收縮平滑肌、刺激肥大細胞和嗜堿性粒細胞釋放組胺以及吸引中性粒細胞和單核細胞等作用。 釋放出的組胺能使毛細血管、微靜脈等部位的血管內皮細胞收縮,內皮細胞之間的裂隙擴大,內皮下膠原暴露而激活內源性凝血系統。組胺還能產生類似激肽的作用,使微動脈和毛細血管前括約肌舒張,顯著降低外周阻力,在DIC誘發休克中發揮重要作用。
33.大量使用腎上腺皮質激素容易誘發DIC與下列哪一項因素有關?
A.組織凝血活酶大量入血
B.血管內皮細胞廣泛受損
C.增加溶酶體膜穩定性
D.單核吞噬細胞系統功能抑制
E.肝素的抗凝活性減弱
[答案] D [題解] 皮質激素能抑制單核吞噬細胞系統功能,當大量使用腎上腺皮質激素時,使單核吞噬細胞系統的功能顯著降低,故容易誘發DIC。
34.DIC產生的貧血屬于
A.中毒性貧血 B.失血性貧血
C.溶血性貧血 D.缺鐵性貧血
E.再生障礙性貧血
[答案] C [題解] DIC時微血管內沉積的纖維蛋白網將紅細胞割裂成碎片而引起的貧血,稱其為“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貧血”。
35.裂體細胞的產生是因為
A.微血管內微血栓形成
B.纖維蛋白絲在微血管腔內形成細網
C.異型輸血
D.微循環血液“泥化”淤滯
E.微血管內皮細胞受損
[答案] B [題解] DIC發生時,主要是微血管內沉積的纖維蛋白網割裂紅細胞所致。缺氧、酸中毒及內毒素造成的紅細胞變形能力降低,也是紅細胞損傷的原因之一。
36.DIC低凝期
A.血小板計數減少,凝血時間延長,纖維蛋白原含量增加
B.血小板計數增加,凝血時間縮短,纖維蛋白原含量增加
C.血小板計數增加,凝血時間延長,纖維蛋白原含量降低
D.血小板計數減少,凝血時間縮短,纖維蛋白原含量降低
E.血小板計數減少,凝血時間延長,纖維蛋白原含量降低
[答案] E [題解] DIC時血小板消耗增多,所以血小板計數減少。凝血時間高凝期表現為時間縮短,低凝期及纖維亢進期表現為時間延長。纖維蛋白原含量因消耗而降低。
37.凝血酶原時間測定能反映下列哪一項凝血因子含量?
A.凝血因子Ⅱ、Ⅴ、Ⅷ、Ⅺ
B.凝血因子Ⅱ、Ⅴ、Ⅶ、Ⅹ
C.凝血因子Ⅴ、Ⅸ、Ⅺ、ⅩⅢ
D.凝血因子Ⅴ、Ⅷ、Ⅺ、ⅩⅢ
E.凝血因子Ⅰ、Ⅱ、Ⅻ、ⅩⅢ
[答案] B [題解] 凝血酶原時間測定試驗是給被測血漿中加入富含組織凝血活酶的兔腦粉和鈣離子后,觀察正常血漿和待測血漿發生凝血所需時間的差異,故該試驗檢查外源性凝血系統活力。DIC時,由于凝血因子Ⅱ、Ⅴ、Ⅶ、Ⅹ等被大量消耗,在血漿中加入兔腦粉和鈣離子后發生凝血所需時間顯著延長。
38.血漿魚精蛋白副凝試驗(3P試驗)是檢測
A.纖維蛋白原 B.纖維蛋白單體
C.纖維蛋白原降解產物
D.凝血酶原 E.纖溶酶
[答案] C [題解] 凝血酶使纖維蛋白原降解成纖維蛋白單體,而纖溶酶使纖維蛋白(原)降解成FDP,纖維蛋白單體和FDP中的X片段可與①纖維蛋白原及其降解產物和②纖維蛋白晚期降解產物結合成可溶性復合物。副凝試驗利用魚精蛋白使上述可溶性復合物中的纖維蛋白單體和FDP中與X片段解離,然后纖維蛋白單體又各自聚合成肉眼可見的凝膠狀物析出,這種不經凝血酶的作用而引起的凝集反應稱副凝反應。
39.有關DIC的實驗室檢查,下列哪種說法是錯誤的?
A.凝血酶時間檢查血漿中凝血酶活性
B.凝血酶原時間檢查外源性凝血系統凝血因子消耗情況
C.纖維蛋白原定量檢查凝血物質消耗情況
D.血漿魚精蛋白副凝試驗檢查血液中FDP-纖維蛋白單體復合物存在
E.優球蛋白溶解時間檢查血液中纖溶活性
[答案] A [題解] 凝血酶時間試驗是在受檢血漿中加入標準化的凝血酶后,測定受檢血漿發生凝固所需要的時間,以反映凝血第三階段(纖維蛋白生成階段)和抗凝血的功能,在DIC時,由于高凝過程消耗了大量纖維蛋白原,而在繼發性纖溶亢進階段又會生成大量FDP而抑制凝血過程,故DIC時,凝血酶時間測定常延長。若患者未用過肝素,血漿纖維蛋白原含量無明顯降低,凝血酶時間延長則提示患者血漿纖溶降解產物含量增多。
40.關于DIC的治療,下列哪一項治療原則是正確的?
A.首先治療DIC,然后處理原發病
B.對早期疑似DIC者可先用肝素作試驗性治療
C.一經確診為DIC,應立即進行抗凝治療
D.在DIC早期應使用抗纖溶藥物預防纖溶發生
E.在DIC后期禁用肝素
[答案] C [題解] DIC發病過程分為三個時期:高凝期、消耗性低凝期、繼發性纖溶亢進期。一般在急性DIC的高凝期即可應用抗凝血藥物肝素合并潘生丁;在消耗性低凝期則在使用肝素的同時補充凝血因子;在繼發性纖溶亢進期,則應在肝素治療的基礎上加用抗纖溶藥物,然后輸血或補充凝血因子。同時要盡快去除引起DIC的病因,單用抗凝藥往往會導致凝血-纖溶向失衡,尤其在DIC后期要慎用或不用。
關注"566執業醫師考試"微信,第一時間獲取試題、最新資訊、內部資料信息!
執業醫師題庫【手機題庫下載】 | 微信搜索"566執業醫師考試"
相關推薦:
國家 |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蘇 |
安徽 | 浙江 | 山東 | 江西 | 福建 |
廣東 | 河北 | 湖南 | 廣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慶 | 云南 |
貴州 | 西藏 | 新疆 | 陜西 | 山西 |
寧夏 | 甘肅 | 青海 | 遼寧 | 吉林 |
黑龍江 | 內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