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頁:女性生殖系統解剖 |
第 2 頁:女性生殖系統生理 |
考點 女性生殖系統解剖
[A1型題]
1.屬于骨盆狹窄的徑線是
A.髂棘間徑24Cm B.骶恥外徑19Cm C.骨盆人口前后徑10Cm
D.坐骨棘間徑10Cm E.坐骨結節間徑7.5Cm,出口后矢狀徑8Cm
答案:C
考點:骨盆狹窄
解析:骨盆入口平面狹窄在我國婦女較常見。測量骶恥外徑<18Cm,骨盆入口前后徑<10Cm,對角徑<11.5Cm。故屬于骨盆狹窄的徑線是骨盆人口前后徑lOCm,屬于臨界性狹窄。故選C。
2.外陰部外傷后最易發生血腫的部位是
A.陰阜 B.陰蒂 C.大陰唇 D.小陰唇 E.會陰部
答案:C
考點:大陰唇的解剖特點
解析:在解剖上,大陰唇皮下組織疏松,脂肪中有豐富的靜脈、神經和淋巴管,若受外傷,容易形成血腫,疼痛較甚。而陰阜、陰蒂、小陰唇、會陰部不易形成血腫,故選C。
3.欲行全子宮加雙附件切除,不需要切斷的韌帶是
A.圓韌帶 B.卵巢固有韌帶 C.卵巢懸韌帶 D.闊韌帶 E.主韌帶
答案:B
考點:子宮固定裝置
解析:子宮固定裝置主要有4條韌帶,分別為子宮圓韌帶、子宮主韌帶、子宮闊韌帶及宮骶韌帶,行全子宮加雙附件切除時均需切斷。而卵巢內側以卵巢固有韌帶與子宮相連,行全子宮加雙附件切除,不需要切斷卵巢固有韌帶。故選B。
4.左側卵巢靜脈一般匯入
A.髂總靜脈 B.髂內靜脈 C.髂外靜脈 D.腎靜脈 E.腹主靜脈
答案:D
考點:卵巢靜脈回流途徑
解析:根據解剖特點,卵巢靜脈出卵巢門后形成靜脈叢與同名靜脈伴行,右側匯人下腔靜脈,左側匯入腎靜脈,而不是髂總靜脈、髂內靜脈、髂外靜脈或腹主靜脈,故選D。
5.關于子宮的描述,正確的是
A.成年女子的子宮長約7~8Cm,寬約4~5Cm,厚約4—5Cm
B.宮體與宮頸之間最狹窄的部分為子宮峽部
C.幼年時宮體和宮頸的比例是2:1
D.子宮峽部上端是組織學內口
E.子宮峽部下端為解剖學內口
答案:B
考點:子宮的形態
解析:成年女性的子宮長約7~8Cm,寬4~5Cm,厚2—3Cm,所以選項A錯誤;子宮體與子宮頸的比例因年齡而異,嬰兒期為l:2,青春期為1:1,生育期為2:1,老年期又為1:1,所以選項C錯誤;子宮峽部的上口,在解剖學上較狹窄,稱解剖學內口,所以選項D錯誤;峽部外口因黏膜組織在此處由子宮內膜轉變為宮頸內膜,稱組織學內口,所以選項E錯誤;子宮頸與子宮體相接的部分稍狹窄,稱子宮峽部,故選B
6.關于子宮韌帶的解剖,正確的是
A.圓韌帶起于子宮角,上于腹股溝 B.闊韌帶富于肌纖維,與子宮體肌纖維相連
C.卵巢固有韌帶使子宮傾向后方 D.主韌帶橫行于宮頸兩側與骨盆側壁之間
E.子宮動靜脈從闊韌帶部穿過
答案:D
考點:子宮韌帶的解剖組織學
解析:圓韌帶起自雙側子宮角的前面,穿行于闊韌帶與腹股溝內,止于大陰唇前端,故A錯。闊韌帶起自雙側子宮漿膜層,止于兩側盆壁,由前后兩葉腹膜及其間的結締組織構成,疏松易分離,故B錯。卵巢內側以卵巢固有韌帶與子宮相連,外側以卵巢懸韌帶與盆壁相連,故C錯。子宮動、靜脈穿越闊韌帶基底部,故E錯。故選D。
7.關于女性外生殖器解剖。正確的是
A.女性外生殖器即外陰 B.女性陰毛分布呈菱形 C.雙側小陰唇前端為腹股溝韌帶終止點
D.前庭大腺開口于陰道內 E.陰道前庭為雙側大陰唇之間的菱形區
答案:A
考點:女性外生殖器
解析:女性陰毛呈尖端向下三角形分布,故B錯。雙側小陰唇前端互相融合,再分兩葉包繞陰蒂,前葉形成陰蒂包皮,后葉與對側結合形成陰蒂系帶,故C錯。前庭大腺開口于前庭后方小陰唇與處女膜之間的溝內,故D錯。陰道前庭為兩側小陰唇之間的菱形區域,故E錯。故選A。
8.關于女性生殖器淋巴引流,錯誤的是
A.宮頸淋巴大部分匯入髂外淋巴結及骶前淋巴結
B.陰道下段的淋巴引流主要匯人腹股溝淋巴結
C.陰道上段淋巴大部分匯入閉孔淋巴結及髂內淋巴結
D.內生殖器淋巴分髂淋巴、腰淋巴和骶前淋巴組
E.宮體兩側淋巴可沿圓韌帶人腹股溝淺淋巴結
答案:A
考點:女性生殖器淋巴系統
解析:陰道下段的淋巴引流主要匯人腹股溝淋巴結。陰道上段淋巴引流與宮頸引流基本相同,大部分匯人閉孔淋巴結及髂內淋巴結,小部分人髂外淋巴結,并經骶韌帶人骶前淋巴結。宮體、宮底淋巴與輸卵管、卵巢淋巴液均匯入腰淋巴結。宮體兩側淋巴沿圓韌帶匯入腹股溝淺淋巴結。故選A。
9.骨盆測量數值為正常的是
A.髂棘問徑20Cm B.髂嵴間徑22Cm C.骶恥外徑17Cm
D.坐骨棘間徑8.5Cm E.坐骨結節間徑9Cm
答案:E
考點:骨盆測量
解析:髂棘間徑23~26Cm;髂嵴間徑25.28Cm;骶恥外徑18~20Cm;坐骨棘間徑10Cm;坐骨結節間徑8.5~9.5Cm。故選E。
10.測孕婦坐骨結節間徑7Cm時,還應測量
A.恥骨弓角度 B.對角徑 C.坐骨棘間徑 D.出口前矢狀徑 E.出口后矢狀徑
答案:E
考點:骨產道的測量
解析:骨盆出口平面有四條徑線:出口前后徑平均長約11.5Cm,出口橫徑(坐骨結節間徑)平均長約9Cm,出口前矢狀徑平均長約6Cm,出口后矢狀徑平均長約8.5Cm。當坐骨結節間徑稍短時,而坐骨結節間徑與后矢狀徑之和>15Cm時,一般大小胎兒可以通過后三角區經陰道娩出,故選E。
11.子宮峽部形態學特征。正確的是
A.屬于宮頸的一部分 B.峽部下端為解剖學內口 C.非孕時子宮峽部長度約為1Cm
D.妊娠期峽部變軟不明顯 E.臨產后形成子宮下段達平臍
答案:C
考點:子宮峽部的形態學特征
解析:宮體與宮頸相連部較狹小,稱子宮峽部,在非孕期長約1Cm,故選C。宮頸上端與子宮峽部相連,因解剖上狹窄,又稱解剖學內口,故B錯。妊娠10周子宮峽部明顯變軟。妊娠12周以后子宮峽部逐漸伸展、拉長、變薄,擴展成宮腔的一部分,臨產后可延長至7~10Cm,成為軟產道的一部分,此時稱子宮下段。故A、D、E錯。
12.子宮動脈來自
A.腹主動脈 B.髂總動脈 C.髂內動脈 D.髂外動脈 E.腎動脈
答案:C
考點:外生殖器的主要動脈血管
解析:外生殖器的主要動脈血管有卵巢動脈、子宮動脈、陰道動脈及陰部內動脈。卵巢動脈由腹主動脈分出。子宮動脈和陰道動脈為髂內動脈前干分支。陰部內動脈為髂內動脈前干終支。故選C。
13.卵巢表面的組織為
A.腹膜 B.卵巢白膜 C.卵巢皮質 D.結締組織 E.生發上皮
答案:E
考點:內生殖器結構
解析:卵巢表面無腹膜,由單層立方上皮覆蓋稱生發上皮。其內有一層纖維組織稱卵巢白膜。再往內為卵巢組織,分皮質與髓質。皮質在外層,其中有數以萬計的原始卵泡(又稱始基卯泡)及致密結締組織;髓質在中心,無卵泡,含疏松結締組織及豐富血管、神經、淋巴管及少量與卵巢懸韌帶相連續、對卵巢運動有作用的平滑肌纖維。故選E。
[A2型題]
14.初孕婦,25歲。妊娠38周。骨盆外測量:骶恥外徑18.5Cm,髂嵴間徑27Cm,坐骨結節間徑7.5Cm,本例孕婦的骨盆應診斷為
A.單純扁平骨盆 B.佝僂病性扁平骨盆 C.均小骨盆 D.漏斗型骨盆 E.男型骨盆
答案:D
考點:骨產道異常
解析:漏斗骨盆為骨盆入口各徑線值正常,由于兩側骨盆壁向內傾斜,狀似漏斗,故稱漏斗骨盆。特點是中骨盆及骨盆出口平面均明顯狹窄,使坐骨棘間徑、坐骨結節間徑縮短,恥骨弓角度<90°。坐骨結節間徑與出口后矢狀徑之和<15Cm,常見于男型骨盆。故選D。
相關推薦:
國家 |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蘇 |
安徽 | 浙江 | 山東 | 江西 | 福建 |
廣東 | 河北 | 湖南 | 廣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慶 | 云南 |
貴州 | 西藏 | 新疆 | 陜西 | 山西 |
寧夏 | 甘肅 | 青海 | 遼寧 | 吉林 |
黑龍江 | 內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