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頁:試題 |
第 2 頁:參考答案 |
第六節 消化與吸收
一、A1
1、促胃液素的生理作用,不包括
A、刺激胃酸的分泌
B、促進胃運動
C、刺激胰酶分泌
D、促進唾液分泌
E、促進膽汁分泌
2、促使胰液中各種酶分泌的重要體液因素是
A、促胃液素
B、促胰液素
C、膽鹽
D、HCl
E、縮膽囊素
3、促使縮膽囊素釋放作用最強的物質是
A、蛋白分解產物
B、脂肪
C、脂酸鈉
D、糖類
E、HCl
4、關于胃腸內在神經叢的敘述,正確的是
A、包括黏膜下神經叢和肌間神經叢
B、含大量神經纖維,但神經元不多
C、遞質僅是乙酰膽堿或去甲腎上腺素
D、僅有運動功能,而無感覺功能
E、不受外來自主神經系統的控制
5、胃大部分切除的患者出現嚴重貧血,表現為外周巨幼紅細胞增多,其主要原因是下列哪項減少
A、HCl
B、粘液
C、胃蛋白酶原
D、HCO3-
E、內因子
6、使胃蛋白酶原轉變成胃蛋白酶的刺激物是
A、Na+
B、Cl-
C、K+
D、HCl
E、內因子
7、萎縮性胃炎患者壁細胞大量減少,胃酸缺乏,但促胃液素水平增高,該患者促胃液素分泌增多的原因是
A、迷走神經興奮
B、交感神經興奮
C、促胰液素分泌減少
D、胃酸對G細胞的抑制減弱
E、腸-胃反射減弱
8、消化性潰瘍患者胃酸分泌增多,為減少患者胃酸,下列哪種治療無效
A、M受體阻斷劑
B、H1受體阻斷劑
C、高位迷走神經切斷
D、促胃液素受體的阻斷劑
E、H+-K+-ATP酶(質子泵)抑制劑
9、將蛋白質類食物通過胃瘺直接放入胃內引起胃液分泌的特點是
A、量大、酸度高、消化力較弱
B、量大、酸度高、消化力較強
C、量大、酸度低、消化力較強
D、量小、酸度低、消化力較弱
E、量小、酸度低、消化力較強
10、用阿托品阻斷M受體可導致
A、唾液分泌增多
B、胃液分泌增多
C、胰液分泌增多
D、吞咽困難
E、胃腸運動減弱
11、營養物質吸收最主要的部位是
A、食管
B、口腔
C、胃
D、小腸
E、大腸
12、小腸是吸收的主要部位,主要與其結構的哪項特點有關
A、長度長
B、壁厚
C、面積大
D、通透性大
E、有縫隙連接
13、膽汁中促進脂肪消化吸收的主要成分是
A、膽鹽
B、膽固醇
C、膽色素
D、脂肪酶
E、脂肪酸
14、主動吸收膽鹽和維生素B12的部位是
A、十二指腸
B、空腸
C、回腸
D、結腸上段
E、結腸下段
15、糖類、蛋白質和脂肪的消化產物主要吸收部位是
A、十二指腸
B、十二指腸、空腸、回腸
C、空腸、回腸
D、回腸
E、十二指腸和空腸
16、將離體小腸置于適宜的環境中仍然進行很好的節律性收縮運動,表明小腸平滑肌
A、傳導性好
B、有自律性
C、伸展性好
D、收縮性強
E、興奮性高
17、在膽囊造影時,為檢查膽囊的收縮功能,讓受檢查者進食油煎荷包蛋是為了促進
A、膽鹽合成
B、膽固醇合成
C、促胃液素分泌
D、縮膽囊素分泌
E、迷走神經興奮
18、膽汁中與脂肪消化關系密切的成分是
A、膽固醇
B、磷脂酰膽堿(卵磷脂)
C、膽色素
D、膽鹽
E、脂肪酸
19、消化液中最重要的是
A、唾液
B、胃液
C、膽汁
D、胰液
E、小腸液
20、下列有關消化功能調節的敘述,錯誤的是
A、均屬非條件反射
B、受交感神經和副交感神經雙重支配
C、支配胃腸道的副交感神經主要是迷走神經
D、交感神經興奮時胃腸活動減弱
E、胃腸激素對消化腺活動具有明顯影響
21、膽汁中最重要的有機成分是
A、膽色素
B、膽汁酸
C、膽固醇
D、磷脂
E、黏蛋白
22、對于消化道平滑肌的描述,不正確的是
A、興奮性較高
B、有節律性
C、對電刺激不敏感
D、富有延展性
E、具有緊張性
23、消化道平滑肌細胞的靜息電位大概為
A、-60~-40mV
B、-60~-50mV
C、-60~-55mV
D、-50~-40mV
E、-60~-55mV
24、消化道平滑肌細胞的靜息電位主要由哪種離子組成
A、鉀離子外流
B、鉀離子內流
C、鈉離子外流
D、鈉離子內流
E、鈣離子內流
25、胃平滑肌的慢波頻率約為多少
A、2次/分
B、3次/分
C、4次/分
D、5次/分
E、6次/分
26、下列哪項因素不參與膽囊收縮的調節
A、促胃液素
B、縮膽囊素
C、促胰液素
D、迷走神經
E、膽鹽
27、下列食物中,刺激膽汁分泌和排出作用最強的是
A、高脂肪食物
B、高蛋白食物
C、高鹽食物
D、糖類食物
E、混合性食物
28、吸收鐵的主要部位是
A、胃底部
B、胃竇部
C、小腸上部
D、回腸
E、結腸
29、大腸的主要的功能是
A、吸收水分和無機鹽
B、食物殘渣的儲存場所
C、將食物殘渣轉變為糞便
D、每日內容物為1000ml
E、僅有約150ml的水隨糞便排出
相關推薦:
國家 |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蘇 |
安徽 | 浙江 | 山東 | 江西 | 福建 |
廣東 | 河北 | 湖南 | 廣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慶 | 云南 |
貴州 | 西藏 | 新疆 | 陜西 | 山西 |
寧夏 | 甘肅 | 青海 | 遼寧 | 吉林 |
黑龍江 | 內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