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臨床助理醫師《實踐技能》考試大綱<<<
>>>2016臨床助理醫師《實踐技能》精選輔導講義匯總<<<
外源性致熱源的特點
外源性致熱原的種類甚多,包括:
①各種微生物病原體及其產物;如細菌、病毒、真菌及細菌毒素等;
②炎性滲出物及無菌性壞死組織;
③抗原抗體復合物;
④某些類固醇物質,特別是腎上腺皮質激素的代謝產物原膽烷醇酮;
⑤多糖體成分及多核苷酸、淋巴細胞激活因子等。外源性致熱原多為大分子物質,特別是細菌內毒素分子量非常大,不能通過血腦屏障直接作用于體溫調節中樞,而是通過激活血液中的中性粒細胞、嗜酸性粒細胞和單核一吞噬細胞系統,使其產生并釋放內源性致熱源,通過下述機制引起發熱。
淋巴結腫大臨床表現
淋巴結腫大可以是局部的腫大,也可以是全身性腫大,或開始為局部腫大,以后發展為全身性腫大,可由許多疾病引起,病因不同,臨床表現各異。
1.局部淋巴結腫大表淺淋巴結呈組群分布,一個組群的淋巴結收集一定區域內的淋巴液,如頜下淋巴結群收集口底、頰黏膜和牙齦等處的淋巴液。因此當局部淋巴結腫大時,除去可能為全身性淋巴結腫大的早期表現外,應有其所收集淋巴液的區域外傷、感染或腫瘤性疾患的表現。
2.全身性淋巴結腫大一般認為有兩組群以上的淋巴結同時腫大稱為全身性淋巴結腫大。
(1)良性反應性淋巴結腫大:多有明確的發病原因,會出現原發病的表現。淋巴結病理顯示非特異性增生,淋巴結的基本結構存在,未被破壞,臨床呈良性經過,隨著病因去除,在一定時間內可以完全恢復。
(2)惡性腫瘤性淋巴結腫大:臨床多無明確的發病原因,淋巴結呈進行性無痛性腫大,內部淋巴結明顯腫大時,可有局部受壓的表現。典型淋巴結病理顯示正常結構被破壞,臨床呈惡性經過,預后很差。
(3)介于良惡性之間的淋巴結腫大:臨床易誤診為惡性。但部分最終可轉變為惡性。
關注"566執業醫師考試"微信,第一時間獲取試題、最新資訊、內部資料信息!
執業醫師題庫【手機題庫下載】 | 微信搜索"566執業醫師考試"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