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責編:dongchaoyue
看了本文的網友還看了學歷中考高考考研專升本自考成考工程 一建二建一造二造一消二消安全會計經濟師初級會計中級會計注會資格公務員教師人力社工
醫學藥師醫師護士初級護師主管護師衛生資格臨床
臨床助理
中醫
中醫助理
口腔醫師
金融基金證券銀行期貨外語四六級計算機等考軟考
1.腹壁反射異常:傳入神經為第7~12肋間神經(反射中樞上腹壁為胸髓7~8節,中腹壁為胸髓9~10節,下腹壁為胸髓11~12節),通過中樞胸髓第7~12節段后角細胞柱及同節段前角細胞,同時后角細胞的纖維上行到達大腦頂葉皮質,通過大腦連合系到大腦運動區,發出纖維伴
錐體束下行,止于第7~12胸髓前角。傳出神經為第7~12肋間神經。臨床上腹壁反射消失zui有意義,生理性腹壁反射消失多見于老年人、經產婦、腹部脂肪過多、腹壁松弛或腹腔疾病(腹膜炎、腹水)。多發性硬化早期錐體束損害征尚未出現時腹壁反射常已消失。腹壁反射亢進多見于精神緊張、興奮或神經質者,并無定位意義。帕金森氏病、舞蹈病、錐體外系疾病膚壁反射增強。偏側型舞蹈病時,病灶對側腹壁反射亢進。
2.提睪反射異常:傳入神經是生殖股神經和閉孔神經皮支,傳出神經是生殖股神經和閉孔神經的肌支,中樞為腰髓1~2節段的后角細胞柱及同節段前角細胞,與腹壁反射類似也有經過皮支的長反射弧,傳出神經為股神經皮支。提睪反射比腹壁反射對病損抵抗力強,故減低或喪失比腹壁反射要晚。提睪反射在老年人、睪丸積水、精索靜脈曲張、睪丸炎、副睪丸炎或睪丸腫瘤、腦部病變、脊髓病變、錐體束損害時腹壁及提睪反射均可出現減弱或消失。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