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熱的發生機制
正常人體溫是由大腦皮層和下丘腦的體溫調節中樞進行調節,通過產熱和散熱之間的動態平衡保持體溫相對恒定。由于各種原因導致產熱增加和散熱減少,體溫超過正常,則出現發熱。
1.致熱原機制引起發熱的機制主要是由于外源性致熱原和內源性致熱原。內源性致熱原是一些蛋白質,是由外源性致熱原刺激后產生的,即當外源性致熱原(包括各種病原體、炎性滲出物和無菌性壞死組織、抗原抗體復合物、某些類固醇物質、多糖體成分及多糖苷酸、淋巴細胞激活因子等)作用于粒細胞(中性和嗜酸性)和單核一巨噬細胞系統后,經過一系列反應,則產生內源性致熱原如白細胞介素-1(IL-1)、腫瘤壞死因子(TNF)和干擾素等,當它們作用于體溫調節中樞后,經交感神經使皮膚血管收縮,散熱減少,經運動神經使骨骼肌周期性收縮,發生寒戰,使產熱增加,結果使體溫上升。
2.非致熱原機制非致熱原性發熱是由于:①體溫調節中樞損傷,直接引起發熱;②產熱過多或散熱障礙疾病所致發熱。
發熱的概述
發熱是指人的體溫超過正常高限而言,是體溫調節異常的結果。人的正常體溫是隨測量部位不同而異,腋溫為36~37℃,口溫為36.3~37.2℃,肛溫為36.5~37.7℃。正常人體溫?捎凶儺悾话闵衔珞w溫較低,下午體溫略高,24小時內波動幅度不超過1℃;婦女排卵后體溫較高,月經期體溫較低;運動或進食后體溫略高;老年人體溫略低。
一般說發熱是機體有較強反應能力的一種表現,發熱本身可以增強機體內吞噬細胞的活動及肝臟的解毒功能。但另一方面發熱可給人體帶來不適和危險,如常發生頭痛、無力、全身酸痛,嚴重發熱可因大量出汗而引起脫水和電解質紊亂,可因心率快而誘發或加重心力衰竭,體溫在42℃以上可使一些酶的活力喪失,使大腦皮層產生不可逆的損害,最后導致昏迷,直至死亡。
關注"566執業醫師考試"微信,第一時間獲取試題、最新資訊、內部資料信息!
執業醫師題庫【手機題庫下載】 | 微信搜索"566執業醫師考試"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