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禿瘡的概述
本病是頭癬的一種,多見于學齡兒童,男性多于女性。
皮損特征是在頭皮有圓形或不規則的覆蓋灰白鱗屑的斑片。病損區毛發干枯無澤,常在距頭皮0.3~0.8cm處折斷而呈參差不齊。頭發易于拔落且不疼痛,病發根部包繞有白色鱗屑形成的菌鞘。自覺瘙癢。發病部位以頭頂、枕部居多,但發緣處一般不被累及。青春期可自愈,禿發也能再生,不遺留疤痕。
慢性胃炎的病因
【概述】慢性胃炎是由多種原因引起的胃粘膜慢性炎癥性病變。根據發病部位可分為胃體胃炎和胃竇炎,根據形態改變則可分為淺表性、糜爛性、萎縮性、肥厚性胃炎。兒童期慢性胃炎以胃竇炎和淺表性胃炎為主。近年發現幽門螺旋桿菌胃內感染是慢性胃炎主要原因。本病臨床上以上腹部疼痛為主要表現,可伴惡心、嘔吐、暖氣、納差等。本病屬中醫“胃癉”、“胃脘痛”范疇。
【病因病理】導致本病發生可因寒邪犯胃,飲食不調,肝氣犯胃,脾胃虛寒,瘀血內停等。由于飲食不調,長期進食油膩及堅硬不易消化食品,或暴飲暴食,饑飽無常,均能損傷脾胃,胃失和降,氣滯不暢而作痛。喜食冷飲與冰凍食品,或不注意腹部保暖,日久因寒邪犯胃,胃內血凝不得散,胃之脈絡攣急而疼痛。也可因七情所傷,氣郁傷肝,肝失疏泄,橫逆犯胃,氣機阻滯而作痛。
中醫認為,如素體脾胃虛弱,再過食生冷,寒邪遏胃,則可發為寒性胃痛;而肝火內盛,或有濕熱內蘊,又常食辛辣和熱性食品,則可發為熱性胃痛;而久病人絡,血瘀阻滯,可使病情遷延難愈。
【診斷要點】1.以腹痛為主要表現,隱痛、脹痛或陣發性痙攣性腹痛,可伴嘔吐、惡心、曖氣、納差、消瘦。年長兒可訴上腹部疼痛,嬰幼兒則以食欲不振、嘔吐為主,可伴慢性腹瀉及營養不良。
2.鋇餐X線胃片,可見胃粘膜紋增寬,排列與走向異常,粘膜增厚,還可出現空腹胃液增多。胃蠕動亢進等X線征。
3.內窺鏡可見胃粘膜充血、水腫、糜爛,或見出血。活組織檢查,粘膜固有層有廣泛的淋巴細胞和漿細胞浸潤。
4.部分患者胃粘膜病理活檢可找到幽門螺旋桿菌,血清幽門螺旋桿菌IgG抗體陽性。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