吞酸辯證
吞酸之癥皆肝木之凌土也,何以有陰陽之殊哉?不知肝經雖屬陰,然肝中有火以克脾克胃,而陰陽遂分之矣。大約脾受肝火之侵多屬于陰,胃受肝火之犯多屬于陽耳。犯于陽者,心中嘈雜如火之焚,飲之水而輒吐,吐水必黃綠之色,如醋之酸而不可聞者是也。方用解酸湯治之,此方之妙,皆舒肝之圣藥,而又解其火郁之氣,自然手到功成也。侵于陰者,雖胸中作酸而不甚,今日食之,必至明日,吞酸而不可咽,口雖作渴,飲之水而酸更加吐出,必純是清水,可用熱物而不可用涼物者是也。方用八味地黃丸,實與癥相宜。然而丸方終不及煎方之速。吾今定一方,治陰癥之吞酸有奇功也。方名補陰化酸湯。一劑少輕,二劑即愈。此方之妙,妙在健脾多于補腎。蓋脾健則水濕自去,邪水既去,而真水自生,腎水行于脾之中,脾氣即通于胃之上,又何至胃口之寒出于吞酸而作吐乎。倘不知補脾于腎中,而惟圖止酸于胃上,勢必變為反胃而不可止也。
解酸湯
柴胡二錢 白芍五錢 蒼術五錢 炒梔子三錢 茯苓五錢 陳皮一錢 厚樸一錢 神曲一錢 砂仁三粒 枳殼五分 香附二錢水煎服。
補陰化酸湯
肉掛五錢 熟地五錢 山藥一兩 山茱萸三錢 芡實五錢 陳皮五分 薏仁五錢 車前子三錢 附子一錢 人參五錢 白術五錢 白芥子三錢水煎服。
母兒血型不合西醫病因
1.ABO血型不合 此病多發生于孕婦血型為O型而胎兒血型為A型或B型,孕婦對胎兒的A或B抗原致敏而產生抗體,抗體與抗原結合,發生胎兒、新生兒溶血。雖然母兒ABO血型不合發生率很高,但真正發生溶血病例不多,即使發生溶血,癥狀較輕,表現為輕、中度的貧血和黃疸,極少發生核黃疸和水腫。
2.Rh血型不合 發生于孕婦為Rh陰性,胎兒為Rh陽性者。胎兒的Rh血型抗原經胎盤到母體,刺激母體產生相應的抗Rh抗體,此抗體經過胎盤循環,再回到胎兒而發生溶血。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