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脾兩臟常互相影響的表現
心脾兩臟常互相影響,如思慮過度,不僅可以耗傷心血,也可引起脾的運化功能失常,出現納呆、腹脹等癥;若脾失健運,氣血生化無源,或勞心過度,血液耗損過多,最終可以導致“心脾兩虛”,出現氣血兩虛的病變,眩暈、心悸、失眠、多夢、腹脹、食少、體倦、面色無華等癥.
十二經脈列表
十二經脈即手三陰(肺、心包、心),手三陽(大腸、三焦、小腸),足三陽(胃、膽、膀胱),足三陰(脾、肝、腎)經的總稱。由于它們隸屬于十二臟腑,為經絡系統的主體,故又稱為“正經”。十二經脈的命名是結合臟腑、陰陽、手足三個面而定的。陽分少陽、陽明、太陽;陰分大陰、厥陰、太陰。根據臟屬陰、腑屬陽、內側為陰、外側為陽的原則,把各經所屬臟腑結合循行于四肢的部位,訂出各經的名稱。即屬臟而循行于肢體內側的為陰經,否則為陽經。十二經脈的作用主要是聯絡臟腑、肢體和運行氣血,濡養全身。
手太陰肺經主要分布在上肢內側前緣,其絡脈、經別與之內外連接,經筋分布其外部。
手陽明大腸經主要分布在上肢外側前緣,其絡脈、經別與之內外連接,經筋分布其外部。
足陽明胃經主要分布在頭面、胸腹第二側線及下肢外側前緣,其絡脈、經別與之內外連接,經筋分布其外部。
足太陰脾經主要分布在胸腹任脈旁開第二側線及下肢內側前緣,其絡脈、經別與之內外連接,經筋分布其外部。
手少陰心經主要分布在上肢內側后緣,其絡脈、經別與之內外連接,經筋分布其外部。
手太陽小腸經主要分布在上肢外側后緣,其絡脈、經別與之內外連接,經筋分布其外部。
足太陽膀胱經主要分布在腰背第一、二側線及下肢外側后緣,其絡脈、經別與之內外連接,經筋分布其外部。
足少陰腎經主要分布在下肢內側后緣及胸腹第一側線,其絡脈、經別與之內外連接,經筋分布其外部。
手厥陰心包經主要分布在上肢內側中間,其絡脈、經別與之內外連接,經筋分布其外部。
手少陽三焦經主要分布在上肢外側中間,其絡脈、經別與之內外連接,經筋分布其外部。
足少陽膽經主要分布在下肢的外側中間,其絡脈、經別與之內外連接,經筋分布其外部。
足厥陰肝經主要分布在下肢內側的中間,其絡脈、經別與之內外連接,經筋分布其外部。
關注"566執業醫師考試"微信,第一時間獲取試題、最新資訊、內部資料信息!
執業醫師題庫【手機題庫下載】 | 微信搜索"566執業醫師考試"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