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火亢盛
心火亢盛證是心火內熾所表現的證候。多因火熱之邪內侵,病因辨證/六淫,七情化火,或進食辛辣厚味久而化熱生火。
主要臨床表現:面赤,口渴喜飲,心中煩熱,失眠,搜黃便于,口舌生瘡或腐爛腫痛,舌尖紅降,脈數。或吐血,衄血,尿血,或譫語狂躁,或見肌膚瘡瘍。
病機分析:火盛于上則面赤,人盛傷津則口渴喜飲,心火內熾則心中煩熱,心主神明,火熱擾心則失眠,心開竅于舌,火熱循經上炎則舌尖紅降,灼傷絡脈則生瘡或腐爛腫痛,溲黃,便干,脈數為里熱證。心主血脈,心火熾盛迫血妄行,則吐血、衄血、尿血。熱擾心神則譫語狂躁,肌膚瘡瘍為火毒壅滯脈絡,局部氣血不暢的病理表現。
相似證候的辨別:主要應該與心陰虛區別。心火亢盛一派實火之癥,而心陰虛則一派虛象。如若又見火證,兼見陰虛之證測可辨作心陰虛火旺證。
辨證注意點:主要有三點:
①有心的定位癥狀,主要指神志方面,舌赤或碎、痛;
②熱證;
③實證。有此三象,辨證不難成立。
脾腎陽虛
脾腎陽虛證是脾腎兩臟陽氣虛弱所致的病證。多由感受寒邪較重,或久病耗氣損傷脾腎之陽氣,或久瀉不止,損傷脾腎之陽,或其他臟腑的虧虛,累及脾腎兩臟等引起。
主要臨床表現:下利清谷,或泄瀉滑脫,或五更泄瀉,畏寒肢冷,小腹冷痛,腰膝酸軟,小便不利,面色(白光)白,或面目肢體浮腫,舌淡胖,苔白滑,脈沉細。
病機分析:本證以脾腎陽虛、陰寒內盛為特征醫學|教育網搜索整理。
脾腎兩臟陽氣虛衰,溫煦、運化、固攝作用減弱測下利清谷,泄瀉滑脫或五更泄瀉;陽氣虛,陰寒內盛,則畏寒肢冷,小腹冷痛,面色(白光)白;腎陽虛,膀胱氣化失司,則腰膝酸軟,小便不利;陽氣虛,水氣泛濫,則面目肢體浮腫;舌淡胖,苔白滑,脈沉細,為陽虛陰盛之象。
相似證候的辨別:本證當與單純的脾陽虛證與腎陽虛證相辨別。單純的脾陽虛證、腎陽虛證以各自臟器的定位癥狀為主,本證則脾腎陽虛的癥狀同時出現。本證還當與陽虛水泛證辨別,陽虛水泛證以水氣泛濫浮腫為主,本證則以下利清谷、滑脫不禁、五更瀉、畏寒肢冷等虛寒癥狀為主。本證與一般陽虛證的區別是,一般陽虛證有全身性的虛寒癥狀,本證則還有牌腎陽虛的定位見癥。
辨證注意點:有脾陽虛、腎陽虛的臨床表現,以及陽虛陰寒內盛的見癥。
關注"566執業醫師考試"微信,第一時間獲取試題、最新資訊、內部資料信息!
執業醫師題庫【手機題庫下載】 | 微信搜索"566執業醫師考試"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