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氣管哮喘
西醫:
一、病因及發病機制
(1)病因 與多基因遺傳有關,同時受環境因素的影響。
環境因素主要包括某些激發因素:①吸入物;②感染;③食物;④藥物(阿司匹林);⑤其他因素,如劇烈運動、氣候驟然變化、妊娠、月經、精神因素,接觸工業染料、農藥等也可誘發哮喘。
(2)發病機制 ①免疫學機制;②氣道炎癥;③氣道高反應性;④神經機制。
二、臨床表現
1.癥狀 發病時表現為發作性伴有哮鳴音的呼氣性呼吸困難,或發作性胸悶和咳嗽,嚴重者被迫采取坐位,或端坐呼吸,干咳或咳大量白色泡沫痰,甚至出現紫紺、汗出。哮喘嚴重發作,持續24小時以上,經治療不緩解者,稱為“哮喘持續狀態”。
2.體征 哮喘發作時胸部呈過度充氣狀態,雙肺廣泛哮鳴音,呼氣音延長。輕度哮喘或哮喘發作嚴重時。肺部可無哮鳴音。哮喘發作嚴重時出現心率增快、奇脈、胸腹部反常運動和發紺。合并呼吸道感染時,肺部可聽到濕啰音。非發作期可無陽性體征。
3.癥狀不典型者(如無明顯喘息或體征)應至少具備以下一項試驗陽性。①支氣管激發試驗或運動試驗陽性;②支氣管擴張試驗陽性[一秒鐘用力呼氣容積(FEV1)增加15%以上,且FEV1增加絕對值>200m1];③最大呼氣流量(PEF)日內變異率或晝夜波動率≥20%。
三、西醫治療
1.支氣管舒張劑
(1)β2受體激動劑:β2受體激動劑為治療哮喘急性發作的首選藥。短效可用沙丁胺醇、特布他林、非諾特羅等。長效可選丙卡特羅、沙美特羅和福莫特羅等,適用于夜間哮喘。
(2)茶堿類 氨茶堿、控釋型茶堿是治療哮喘的有效藥物。
(3)抗膽堿藥物
2.抗炎:糖皮質激素是當前防治哮喘最有效的藥物,可分為吸入、口服和靜脈用藥。
中 醫:
一、中醫病因病機
哮喘的發生因宿痰內伏于肺。
哮病的病位在肺,而與心、肝、脾、腎密切相關。哮病的病理因素以痰為主,成為發病的潛在“宿根”。
二、中醫辨證論治
(一)發作期
1.寒哮證
證候:呼吸急促,喉中哮鳴有聲,胸膈滿悶如塞,咳不甚,咯吐不爽,痰稀薄色白,面色晦滯帶青,口不渴或渴喜熱飲,天冷或受寒易發,形寒畏冷,初起多兼惡寒、發熱、頭痛等表證,舌苔白滑,脈弦緊或浮緊。
治法:溫肺散寒。化痰平喘。
方藥:射干麻黃湯加減。
2.熱哮證
證候:氣粗息涌,咳嗆陣作,喉中哮鳴,胸高脅脹,煩悶不安,汗出,口渴喜飲,面赤口苦,咳痰色黃或色白,黏濁稠厚,咯吐不利,舌質紅,苔黃膩,脈滑數或弦滑。
治法:清熱宣肺,化痰定喘。
方藥:定喘湯加減。
(二)緩解期
1.肺虛證
證候:喘促氣短,語聲低微,面色 白,自汗畏風,咯痰清稀色白,多因氣候變化而誘發,發前噴嚏頻作,鼻塞流清涕,舌淡苔白,脈細弱或虛大。
治法:補肺固衛。
方藥:玉屏風散加味。
2.脾虛證
證候:倦怠無力,食少便溏,面色萎黃無華,痰多而黏,咯吐不爽,胸脘滿悶,惡心納呆,或食油膩易腹瀉,每因飲食不當而誘發,舌質淡,苔白滑或膩,脈細弱。
治法:健脾化痰。
方藥:六君子湯加味。
3.腎虛證
證候:平素息促氣短,呼多吸少,動則為甚,形瘦神疲,心悸,腰酸腿軟,腦轉耳鳴,勞累后哮喘易發,或面色蒼白,畏寒肢冷,自汗,舌淡苔白,質胖嫩,脈沉細,或顴紅,煩熱,汗出粘手,舌紅少苔,脈細數。
治法:補腎納氣。
方藥:腎氣丸或七味都氣丸加減。
關注"566執業醫師考試"微信,第一時間獲取試題、最新資訊、內部資料信息!
執業醫師題庫【手機題庫下載】 | 微信搜索"566執業醫師考試"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