噎膈與積聚鑒別
噎是指吞咽之時,梗噎不順;膈是指胸膈阻塞,飲食不下。噎可單獨出現,但可以是膈的前驅癥狀,臨床常噎膈并稱。當辨清其性質,對治療有重要作用。
吞咽梗阻,胸隔痞悶隱痛,大便艱澀,口干咽燥,形體逐漸消瘦,舌紅,苔白膩,脈弦細者,是痰氣交阻之噎膈。肝氣郁結,兼有痰濕內阻,氣郁不暢,痰氣交阻于胸隔故噎隔。
胸隔疼痛,食不得下而復吐出,甚則水飲難下,大便堅如羊矢,或吐咖啡色液體,形體消瘦,肌膚枯燥,舌紅少津,或見瘀斑,脈細澀者,是瘀血內結之噎隔。瘀血內阻于食管,氣機升降失司,故噎隔。
胸隔疼痛,飲食不下,面色晄白,形寒氣短,泛吐清涎,面浮,足腫,舌淡少津,脈沉細弱者,是陽虛氣衰之噎膈。久病陰陽互損,中氣衰敗,升降失司故噎膈。
積聚
積聚是指腹內結塊,或脹或痛的一種病證。積是指固定不移,痛脹在一定的部位,有明顯的腫塊;聚是指攻竄作脹,痛無定處,塊物易聚易散。臨床當辨清積與聚的區別及性質。
腹中氣聚,攻竄脹痛,時聚時散,伴胸脅脹痛,時欲太息,舌紅,苔薄白,脈弦者,是肝郁氣滯之聚證。為肝氣郁結,氣機不利,升降失司,故腹中氣聚,攻竄脹痛。
腹脹或痛,便秘,納呆,時有條狀物在腹部聚起,重則按之脹痛更甚,苔膩,脈弦滑,為食滯痰阻之聚證。為食滯于腸道或痰滯互阻,氣機不暢之聚證。
脅下有塊,軟而不堅,塊物固定不移,脹痛并見,舌暗或見瘀斑,苔薄,脈弦。為氣郁血阻之積證。肝氣郁結,氣機不利,脈絡不和,故脅下有塊,固定不移。
腹部結塊明顯,硬痛不移,面黯消瘦,納呆乏力,時有寒熱,月事不下,舌暗或見瘀斑,苔白或黃,脈細澀者,是氣滯血瘀之積證。為氣滯血瘀,瘀血內結,脈絡阻塞所致。
積塊堅硬,疼痛逐漸加劇,面色萎黃或黧黑,消瘦脫形,飲食大減,舌質淡紫,或舌光無苔,脈細數或弦細者,是正虛瘀結之積證。為病久正氣虛衰,脈絡瘀阻故積塊堅硬。
胃脘病
是指上腹部疼痛,是臨床常見癥狀之一,有寒熱虛實之不同。
胃脘疼痛暴作,畏寒,喜暖,局部熱敷痛減,嘔吐清水,四肢欠溫,喜熱飲,苔薄白,脈沉者,是寒邪侵犯胃腑之胃脘痛。常與飲食生冷有關,寒邪侵襲,胃脘拘攣則痛。
胃脘脹問,甚則疼痛,曖腐吞酸,或嘔吐不消化食物,吐后痛減,或大便不爽,舌紅,苔厚膩,脈滑者,是食滯胃脘痛。為飲食過多,食物停留,胃失和降,氣機不暢所致。
胃脘脹滿,攻撐作痛,連及兩脅,暖氣,吞酸,納呆,大便不暢,苔薄白,脈弦者,是肝氣犯胃之同脘痛。為肝部氣滯,中焦氣機升降失司所致。
胃脘痛隱隱,空腹時尤甚,得食則舒,喜溫喜按,或泛吐清水,四肢欠溫,大便溏薄,面色晄白,舌淡,苔白,脈沉細者,是脾胃虛寒之胃脘痛。脾胃虛弱,中氣不足,氣機不利則胃脘痛隱隱。
胃脘疼痛有定處,痛如針刺或刀割,食后更甚,大便色黑,或嘔血,舌暗,有瘀斑,脈沉澀者,是血瘀胃脘痛。為瘀血阻滯,脈絡不通則痛。
胃脘疼痛伴熱感,納差。食后作脹,口渴,五心煩熱,大便于結,舌紅,苔少,脈細數者,是陰虛胃脘痛。胃陰不足,津液虧損,失于滋養則胃院痛。
胃脘灼熱疼痛,伴口干喜冷飲,大便干結小便黃赤,舌紅,苔黃,脈數者,是胃熱之胃脘痛。為熱邪蘊結胃脘,經脈不利,氣機失和所致。
胃脘疼痛,伴振水聲,面色晄白,畏寒,四肢欠溫,或吐清水,納差,舌淡,苔薄白,脈沉者,是飲停中焦之胃脘痛。飲停中焦,陽虛水液不得輸布,經脈不利則胃脘痛。
關注"566執業醫師考試"微信,第一時間獲取試題、最新資訊、內部資料信息!
執業醫師題庫【手機題庫下載】 | 微信搜索"566執業醫師考試"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