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肺心病
肺心病是指因肺、胸或肺動脈的慢性病變引起肺動脈高壓,導致右心室肥大、右心代償不全之病證。中醫屬“心悸”、“喘證”、“痰證”、“飲證”等范疇。
肺心病的發病原理:由于慢性支氣管炎,哮喘,矽肺,肺結核,脊柱或胸廓嚴重畸形,伴隨阻塞性肺氣腫,使肺泡中氧和二氧化碳交換障礙,導致肺動脈高壓,逐漸引起右心室擴張,肥大,進而發生右心衰竭。主要誘因是呼吸道感染,支氣管炎和肺炎的反復發作。
臨床表現:輕者咳嗽,咳痰,氣促,哮喘,桶狀胸,杵狀指(趾),重者呼吸困難,咳喘加重,吐白粘痰或黃綠色膿痰,紫紺明顯,肝脾腫痛,腹水,下肢浮腫,神志模糊,頭痛,煩躁不安,嗜睡,譫語,肌肉抖動,甚至休克,昏迷。
采用傳統療法治療肺心病在代償期和恢復期,有獨特療效。
腎積水臨床表現
泌尿系統及其各鄰近各種病變引起尿流梗阻,最終都可能造成腎積水。由于梗阻原發病因、部位和程度的差異,在不同病人腎積水的臨床表現和過程并不一致。先天性病變,如腎盂輸尿管連接部的狹窄,腎下極異位血管或纖維束壓迫輸尿管等引起的腎積水,發展比較緩慢,可長期無明顯癥狀,達到一定體積時才出現腹部腫塊。泌尿系各部的結石、腫瘤、炎癥和結核所引起的繼發性腎積水、臨床表現主要為原發性的癥狀和體征,很少顯出腎積水的病象,往往在完全梗阻而發病急驟時,例如腎和輸尿管結石嵌頓時出現腎絞痛而始被發現。繼發性腎積水合并感染時,常表現為原發病癥狀的加重。
腎積水有時呈間歇性的發作,稱為間歇性腎積水。發作時患側腹部有劇烈絞痛,惡心嘔吐、尿量減少;經數小時或更長的時間后,疼痛消失,隨后排出大量尿液。這種情況多見于輸尿管梗阻。
長時間梗阻所引起的腎積水,終將導致腎功能逐漸減退。雙側腎或孤立腎完全梗阻時可發生無尿,以致腎功能衰竭。
需要提及的是,正常妊娠期間常有輕度腎、輸尿管積水。除了妊娠子宮壓迫輸尿管外,是由于妊娠期黃體酮的分泌引起腎盂輸尿管肌松弛所致。這種腎積水是一種生理狀態,由于解剖關系幾乎都發生在右側。
關注"566執業醫師考試"微信,第一時間獲取試題、最新資訊、內部資料信息!
執業醫師題庫【手機題庫下載】 | 微信搜索"566執業醫師考試"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