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金森病的診斷
、倏纱_診為原發性帕金森病的要點 ⑴靜止性震顫表現于雙上肢或四肢,(對稱或不對稱)震顫的幅度中等以上,持續存在可有間斷;⑵肌僵直表現于頸、軀干、肢體(對稱或不對稱),手的輪替運動緩慢笨拙,小步;⑶運動徐緩(運動減少)表現為動作緩慢,精細動作障礙(寫字越寫越小或不能寫,扣衣扣、系鞋帶困難),日常生活能力障礙,穿衣、洗漱時間長或難于完成;⑷姿勢異常和姿勢反射障礙:頭、軀干前傾,兩手位置上移;當突然向后拉病人雙肩時,病人后退站立不穩甚至跌倒。以上四項明顯即可確診為原發性帕金森病。此外尚有面部表情呆板、張口、流涎、語言不清等。腦脊液中多巴胺及代謝產物含量降低。正電子斷層掃描示紋狀體區放射性同位素濃聚減少。
、诔醪皆\斷為帕金森病的要點 ⑴輕度但肯定的靜止性震顫,幅度中等,至少一側上肢明顯;⑵肌僵直,至少一側肢體肌張力增高,雙手輪替運動減慢;⑶運動遲緩。日常生活能力降低;⑷姿勢異常和姿勢反射障礙,向后拉肩時倒退二至三步但能自動恢復。以上四項主要癥狀中至少有兩項癥狀或體征比較明顯,可確診為原發性帕金森病。用抗帕金森病藥物治療效果好。
、塾锌赡茉\斷為帕金森病的要點 ⑴有靜止性震顫、肌僵直、運動徐緩三項癥狀中的任何一項者要考慮帕金森病的可能。
、芊穸樵l性帕金森病的要點 ⑴腦CT、MRI等檢查有腦血管疾病、腦腫瘤、炎癥等影像學改變者;⑵有明確濫用抗精神病藥物治療、中毒者;⑶腦脊液內有明顯的常規、生化學異常者;⑷有錐體束征、小腦損害癥狀、眼球活動障礙等神經系統局灶體征者;⑸以明顯的癡呆為主,錐體外系癥狀不突出或不典型者;⑹用抗帕金森病藥物治療無效或療效不佳者。
肺原性心臟病的病因
肺原性心臟病是由于肺、胸廓或肺動脈血管慢性病變所致的肺循環阻力增加、肺動脈高壓、進而使右心肥厚、擴大,甚至發生右心衰竭的心臟病。
本病在我國較為常見根據國內近年的統計,肺心病平均患病率為0.41%-0.47%.患病年齡多在40歲以上,隨著年齡增長而患病率增高。急性發作以冬、春季多見。急性呼吸道感染常為急性發作的誘因,常導致肺、心功能衰竭,病死率較高。經國內近20年的研究,對肺心病發生和發展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對診斷和治療均有一些進展,使肺心病的住院病死率明顯下降。
按原發病的不同部位,可分為三類:
一、支氣管、肺疾病
以慢支并發阻塞性肺氣腫最為多見,約占80%-90%,其次為支氣管哮喘、支氣管擴張、重癥肺結核、塵肺、慢性彌漫性肺間質纖維化、結節病、過敏性肺泡炎、嗜酸性肉芽腫等。
二、胸廓運動障礙性疾病
較少見,嚴重的脊椎后、側凸、脊椎結核、類風濕性關節炎、胸膜廣泛粘連及胸廓形成術后造成的嚴重胸廓或脊椎畸形,以及神經肌肉疾患如脊髓灰質炎,可引起胸廊活動受限、肺受壓、支氣管扭曲或變形,導致肺功能受限,氣道引流不暢,肺部反復感染,并發肺氣腫,或纖維化、缺氧、肺血管收縮、狹窄,使阻力增加,肺動脈高壓,發展成肺心病。
三、肺血管疾病
甚少見。累及肺動脈的過敏性肉芽腫病(allergic granulmatosis),廣泛或反復發生的多發性肺小動脈栓塞及肺小動脈炎,以及原因不明的原發性肺動脈高壓癥,均可使肺小動脈狹窄、阻塞,引起肺動脈血管阻力增加、肺動脈高壓和右心室負荷加重,發展成肺心病。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