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經絡系統的組成
經絡是經脈和絡脈的總稱,是人體內運行氣血的通道。經,有路徑的含義,經脈貫通上下,溝通內外,是經絡系統中的主干;絡,有網絡的含義,絡脈是經脈別出的分支。
經絡系統由經脈和絡脈組成,其中經脈包括十二經脈、奇經八脈,以及附屬于十二經脈的十二經別、十二經筋、十二皮部;絡脈包括十五絡脈和難以計數的浮絡、孫絡等。
十二經脈
十二經脈是手三陰經(肺、心包、心)、手三陽經(大腸、三焦、小腸)、足三陽經(胃、膽、膀胱)、足三陰經(脾、肝、腎)的總稱,是經絡系統的主體,又稱為“正經”。
十二經脈的名稱
十二經脈的名稱是根據手足、臟腑、陰陽來命名的。手足,表示經脈在上、下肢分布的不同,手經表示其外行路線分布于上肢,足經表示其外行路線分布于下肢。臟腑,表示經脈的臟腑屬性,如肺經表示該經脈屬肺臟,胃經表示該經脈屬胃腑。陰陽,表示經脈的陰陽屬性及陰陽氣的多寡。陰氣最盛為太陰,其次為少陰,再次為厥陰;陽氣最盛為陽明,其次為太陽,再次為少陽。
十二經脈的名稱分別為手太陰肺經、手陽明大腸經、足陽明胃經、足太陰脾經、手少陰心經、手太陽小腸經、足太陽膀胱經、足少陰腎經、手厥陰心包經、手少陽三焦經、足少陽膽經和足厥陰肝經。
十二經脈的分布規律
十二經脈左右對稱地分布于頭面、軀干和四肢,縱貫全身。與六臟相配屬的六條陰經(六陰經),分布于四肢內側和胸腹,上肢內側為手三陰經,下肢內側為足三陰經;與六腑相配屬的六條陽經(六陽經),分布于四肢外側和頭面、軀干,上肢外側為手三陽經,下肢外側為足三陽經。十二經脈在四肢的分布呈現一定規律,具體表述如下:
按正立姿勢,兩臂下垂拇指向前的體位,將上下肢的內外側分別分成前、中、后三條區線。手足陽經為陽明在前、少陽在中、太陽在后;手足陰經為太陰在前、厥陰在中、少陰在后。其中足三陰經在足內踝上8寸以下為厥陰在前、太陰在中、少陰在后,至內踝上8寸以上,太陰交出于厥陰之前。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