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頁:試題 |
第 3 頁:參考答案 |
參考答案
1、
【正確答案】 C
2、
【正確答案】 C
【答案解析】 出血性炎:出血性炎是滲出性炎癥的一個類型。因炎癥灶的血管損傷嚴重,致使滲出物中含大量紅細胞。常見于流行性出血熱,鉤端螺旋體病和鼠疫等。
故選C。
3、
【正確答案】 E
【答案解析】 急性炎癥是機體對致炎因子的刺激所發生的立即和早期反應。急性炎癥的主要特點是以血管反應為中心的滲出性變化,導致血管內的白細胞和抗體等透過血管壁進入炎癥反應部位,消滅病原體,稀釋并中和毒素,為炎癥修復創造良好的條件。
4、
【正確答案】 D
【答案解析】 變質性炎是以組織細胞的變性、壞死為主要病變的炎癥。
5、
【正確答案】 C
【答案解析】 白喉:偽膜性炎
傷寒:增生性炎,病理特點是傷寒小結或傷寒肉芽腫
絨毛心:漿膜的纖維素性炎
肝膿腫:化膿性炎
急性普通型肝炎:細胞腫脹,甚至氣球樣變;肝細胞凋亡;肝細胞壞死;匯管區炎細胞浸潤。
急性重型肝炎:多個小葉的壞死或大塊壞死。醫學教育網原創
亞急性重型肝炎:明顯的橋接壞死及片狀融合性壞死。
輕度慢性肝炎:炎癥限于匯管區。
重度慢性肝炎:嚴重時以明顯的界面性肝炎為主,甚或以明顯的橋接壞死。
6、
【正確答案】 E
【答案解析】 單核-巨噬細胞包括骨髓中的前單核細胞、外周血中的單核細胞、以及組織內的巨噬細胞(Mφ)。Mφ來源于血液中的單核細胞,而單核細胞又來源于骨髓中的前體細胞。
而多核巨細胞:是吞噬了脂質的多核巨噬細胞,而吞噬了脂質的單核巨噬細胞則為泡沫細胞(Foamcell)。Touton巨細胞的特點是細胞巨大,胞核圓形、較多呈環狀,分布在細胞中間帶(不是在外周),而且環狀細胞核外周的胞漿呈泡沫狀,環狀細胞核中央的胞漿呈嗜酸性,不是泡沫狀。Touton巨細胞可見于腫瘤組織如惡纖組,亦可見于非腫瘤組織如黃斑瘤,炎性假瘤等。
本題問的是炎性肉芽腫中主要炎細胞,所以是單核-巨噬細胞。
7、
【正確答案】 D
【答案解析】 肉芽腫分為異物性肉芽腫和感染性肉芽腫。結核結節是一種感染性肉芽腫,主要細胞成分是上皮樣細胞和多核巨細胞。
8、
【正確答案】 A
【答案解析】 一般慢性炎癥的病理變化特點:炎癥灶內浸潤細胞主要是淋巴細胞、漿細胞和單核細胞。常有叫明顯的纖維結締組織和上皮細胞、腺體及實質細胞增生,可形成炎性息肉和炎性假瘤。
炎性假瘤為一種特發的非特異性慢性增殖性炎癥,臨床表現類似腫瘤,但實質上是炎癥,故名炎性假瘤。
9、
【正確答案】 E
【答案解析】 炎性息肉:是在致炎因子的長期刺激下,局部粘膜上皮和腺體及肉芽組織增生,形成突出于粘膜表面的肉樣腫塊,常見于鼻粘膜和宮頸。
10、
【正確答案】 C
【答案解析】 類上皮細胞為梭形乃至多邊形細胞,常以胞漿突起互相連絡,核圓形或卵圓,淡染泡狀,含有1-2個小核仁,略類似上皮細胞。此細胞來源于血液單核細胞或組織巨嗜細胞。
11、
【正確答案】 D
【答案解析】 慢性炎癥不同于急性炎癥,一般表現為活動性炎癥、組織破壞和修復炎癥反應同時出現。單核巨噬細胞系統激活是慢性炎癥的一個重要特征。
12、
【正確答案】 B
【答案解析】 C5a不僅具有強烈的趨化作用,造成組織的嚴重損傷,而且還可誘導白細胞表達分泌IL8等,放大其趨化作用。
趨化作用(chemotaxis):是指白細胞向著化學刺激物作定向移動,移動的速度為每分鐘5~20um。這些化學刺激物稱為趨化因子。
13、
【正確答案】 D
【答案解析】 組胺廣泛存在于動物全身的組織細胞(肥大細胞和嗜堿性細胞)中。
14、
【正確答案】 D
【答案解析】 急性炎癥組織內浸潤細胞為中性粒細胞。此知識點請您牢記。
15、
【正確答案】 B
【答案解析】 本題需知道血管內外液體平衡的影響因素,見生理學組織液的生成。
有效濾過壓=(毛細血管血壓+組織液膠體滲透壓)—(組織液靜水壓+血漿膠體滲透壓)
炎癥時,主要引起毛細血管通透性改變,ACDE都可導致滲出增加,但B導致滲出減少。故選B。
16、
【正確答案】 D
【答案解析】 組胺可引起微動脈,毛細血管前括約肌和微靜脈擴張,使微靜脈和毛細血管通透性升高,對嗜酸性粒細胞有趨化作用,是過敏性炎癥中引起嗜酸性粒細胞浸潤的主要因素。
17、
【正確答案】 C
【答案解析】 漿液性炎時,漿液性滲出物以血漿成份為主,也可由漿膜的間皮細胞分泌,含有3%-5%的蛋白質,其中主要是白蛋白,同是混有不少中性粒細胞和纖維素。
18、
【正確答案】 A
【答案解析】 炎癥分為急性炎癥、慢性炎癥,急性炎癥持續時間短,常僅幾天,最多不超過1個月,以滲出性病變為主,炎癥細胞以中性粒細胞浸潤為主;慢性炎癥病程長,為數月到數年,病變以增殖性變為主,淋巴及單核細胞浸潤為主。
急性炎癥時血流動力學改變、血管通透性增加、白細胞滲出這三種改變非常明顯。而這些改變除致炎因子可直接損傷血管內皮之外,都是由炎癥介質作用實現的。
其中有血管活性物質,包括組胺和5-羥色胺。組胺通過H1受體起作用,使細動脈擴張和管壁通透性增加。組胺的存在部位有三:肥大細胞、嗜堿性粒細胞的顆粒及血小板中。肥大細胞釋放釋放組胺的現象叫做脫顆粒,引起脫顆粒的刺激包括:
物理因子:冷、熱;
免疫反應:IgE;
補體片段:C3a,C5a
白細胞來源的組胺釋放蛋白;
某些神經肽:如P物質;
細胞因子:IL-1、IL-8。
那么由上述機制可見C5a可以使血管通透性增加;
在白細胞趨化過程中,一些外源性、內源性物質具有趨化作用。最常見的外源性趨化因子是細菌產物,內源性趨化因子包括:補體成分(特別是C5a)、白細胞三烯(主要是B4)、細胞因子(特別是IL-8等)。
補體系統中,C5a是中性粒細胞、嗜酸性粒細胞、嗜堿性粒細胞和單核細胞的趨化因子,可是白細胞激活和增加白細胞表面的整合素的親和力,促白細胞粘附。
所以C5a又具有白細胞趨化作用。
而C3a和組胺都只是能使血管通透性增加,IL-8主要是近新發現的一類化學趨化因子,主要作用于中性粒細胞,對其有吸引作用。P物質可傳導疼痛信號,引起血管擴張和血管通透性增加。
19、
【正確答案】 C
【答案解析】 以漿液、纖維蛋白原和嗜中性粒細胞為主的炎癥稱為滲出性炎,多為急性炎癥。分為漿液性炎、纖維素性炎、化膿性炎和出血性炎。
20、
【正確答案】 B
【答案解析】 ACDE是細胞釋放的。B是體液來源。
1.細胞釋放的炎癥介質
(1)血管活性胺:
(2)花生四烯酸代謝產物:包括前列腺素(PG)和白細胞三烯(LT),均為花生四烯酸(AA)的代謝產物。
(3)白細胞產物被致炎因子激活后,中性粒細胞和單核細胞可釋放氧自由基和溶酶體酶,促進炎癥反應和破壞組織,成為炎癥介質。1)活性氧代謝產物,2)中性粒細胞溶酶體成分
(4)細胞因子:細胞因子主要由激活的淋巴細胞和單核細胞產生,可調節其他類型細胞的功能,在細胞免疫反應中起重要作用,在介導炎癥反應中亦有重要功能。
IL-1和TNF的分泌可被內毒素、免疫復合物、物理性損傷等多種致炎因子刺激,可通過自分泌、旁分泌和全身作用等方式起作用。特別是它們可促進內皮細胞表達粘附分子,增進白細胞與之粘著。也可以引起急性炎癥的發熱。TNF還能促進中性粒細胞的聚集和激活間質組織釋放蛋白水解酶。IL-8是強有力的中性粒細胞的趨化因子和激活因子。
(5)血小板激活因子:
(6)其他炎癥介質:P物質可直接和間接刺激肥大胞脫顆粒而引起血管擴張和通透性增加。內皮細胞、巨噬細胞和其他細胞所產生的一氧化氮可引起血管擴張和具細胞毒性。
2.體液中產生的炎癥介質:血漿中有三種相互關聯的系統,即激肽、補體和凝血系統;為重要的炎癥介質。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