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頁:一、手陽明大腸經 |
第 3 頁:二、足陽明胃經 |
第二節 手陽明大腸經和足陽明胃經
一、手陽明大腸經
(一)經脈循行
大腸手陽明之脈,起于大指次指之端,循指上廉,出合谷兩骨之間,上入兩筋之中,循臂上廉,入肘外廉,上臑外前廉,上肩,出髃骨之前廉,上出于柱骨之會上,下入缺盆,絡肺,下膈,屬大腸.
其支者:從缺盆上頸,貫頰,入下齒中;還出夾口,交人中——左之右、右之左,上夾鼻孔.
與臟腑器官聯系:大腸、肺;下齒、口、鼻、膈.
(二)主治概要:
頭面五官疾患、熱病、皮膚病、腸胃病、神志病等及經脈循行部位的其他病癥.
歌決:L I二十手大腸,起于商陽止迎香,頭面眼鼻口齒喉,皮膚神熱與胃腸.
(三)本經腧穴
1、商陽 (Shāngyáng,LI1)(大腸經井穴)
[定位] 食指末節橈側,指甲根角旁0.1寸.
[取法] 伸食指,依定位取穴 “商陽食指外側取”
[主治]①齒痛、咽喉腫痛等頭面五官疾患;②熱病、昏迷等熱證、急癥;③甲溝炎、手指麻木.
[操作]淺刺0.1寸或點刺出血.
2、三間 (大腸經輸穴)
[定位] 微握拳,在食指橈側,第2掌指關節后凹陷處.
[取法]微握拳,依定位取穴.“三間握拳節后當”
[主治]①齒痛,咽喉腫痛等五官疾患;②腹脹,腸鳴等腸腑病證;③嗜睡(《甲乙經》“多臥善唾,胸滿腸鳴,三間主之”);④手背腫痛、手指握固.
[操作] 直刺 0.3~0.5寸.
3、合谷 (大腸經原穴)
[定位]在手背,第1、2掌骨間,當第2掌骨橈側的中點處.
[取法]1.以一手的拇指指間關節橫紋,放在另一手拇、食指之間的指蹼緣上,當拇指尖下是穴.2.拇食二指合攏,肌肉隆起最高處是穴.“合谷虎口歧骨間”
[主治]①頭痛、目赤腫痛、齒痛、鼻衄、口眼歪斜、耳聾等頭面五官病;“面口合谷收”②發熱惡寒等外感病證,熱病無汗或多汗;③經閉、滯產等婦產科病;④上肢半身不遂.
[知識拓展]鎮痛要穴——針刺合谷可使全身皮膚痛閾不同程度提高,40~50 min達最高點.
[操作] 直刺0.5~1寸,針刺時手呈半握拳狀.
若治療癲狂、痙證:向勞宮方向透刺1.5~2.0寸;若治療手指功能障礙:向三間方向透刺;
治療難產:針尖呈60°向腕關節方向針刺,進針約 0.8~1寸,捻轉補法.
孕婦禁針.
4、陽溪(大腸經經穴)
[定位] 腕背橫紋橈側,當拇短伸肌腱與拇長伸肌腱之間的凹陷中.
[取法]伸掌,拇指上翹,于兩筋間定位取穴.“陽溪腕上兩筋陷”
[主治]① 手腕痛、腕背損傷;② 頭痛,目赤腫痛,耳聾等頭面五官疾患.③ 戒煙.
[操作]直刺0.5~0.8寸.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