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侵襲力是指病原體侵入機體并在機體內生長、繁殖的能力。
毒力是指病原體釋放毒素和毒力因子的能力,包括外毒素和內毒素。
2.IgM抗體最先出現,是近期感染的標志,持續時間不長;IgG為恢復期抗體,持續時間長,多用于回顧性診斷和流行病學調查。
3.流行病學特征:流行性、季節性和地方性。
4.復發與再燃
復發:傳染病患者進入恢復期后,有些傳染病患者體溫恢復正常,穩定一段時間以后,發熱等初發病癥狀再度出現
再燃:有些患者體溫開始降低但尚未降至正常時,體溫再度升高,初發病的癥狀再度出現。
復發或再燃都是由于潛伏于血液或組織中的病原體再次繁殖所致,可見于傷寒、瘧疾等傳染病。
5.甲類傳染病:鼠疫、霍亂。
記憶:老鼠亂竄
乙類傳染病:傳染性非典型肺炎、肺炭疽、脊髓灰質炎,必須采取甲類傳染病的報告、控制措施。
記憶:炭灰飛
甲類傳染病,要求發現后2小時內通過傳染病疫情監測信息系統上報。乙類傳染病,要求診斷后24小時內通過傳染病疫情監測信息系統上報。
6.乙肝抗原抗體核心考點:
HBsAg臨床意義:存在感染;無復制無傳染性;第一個出現的血清學指標。
HBsAb臨床意義:保護性。
HBcAb臨床意義:第一個出現的抗體;IgM---近期,活動;IgG---曾經。
HBeAg臨床意義:有傳染性;正在復制。
HBeAb臨床意義:恢復。
7.甲、戊型肝炎主要經糞-口途徑傳播。
乙、丙、丁型肝炎病毒傳播途徑包括:①輸血及血制品以及使用污染的注射器或針刺器具等傳播。②母嬰傳播(主要通過分娩時吸入羊水、接觸產道血液等傳播,也可經哺乳及密切接觸傳播,或通過胎盤造成宮內感染)。③性接觸傳播。④其他,如日常生活密切接觸傳播。
8.一般急性肝炎ALT>AST。重型肝炎AST>ALT
9.急性肝炎多為自限性,一般不需抗病毒治療。急性丙型肝炎若發現HCVRNA陽性,盡快開始抗病毒治療可治愈。
10.抗病毒治療是慢性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的關鍵治療。
11.流感潛伏期即有傳染性,發病3日內傳染性最強。
12.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潛伏期一般為1~7日,通常為2~4日。急性起病,早期表現類似流感。主要為發熱,體溫大多持續在39℃以上,熱程1~7日,一般為3~4日,可伴有眼結膜炎、流涕、鼻塞、咳嗽、咽痛、頭痛和全身不適。
13.兒童忌用阿司匹林或含阿司匹林藥物,以免誘發致命的雷耶(Reye)綜合征。
14.金剛烷胺和甲基金剛烷胺。阻斷病毒吸附于宿主細胞,抑制病毒復制,減少排毒量,縮短排毒期,但只對甲型流感病毒有效。
15.奧司他韋是目前抗流感病最為理想的抗病毒藥物。
16.禽流感病毒屬于正黏病毒科,屬甲型流感病毒。分為高致病性、低致病性和非致病性三大類,其中H5和H7亞型為高致病型,又以H5N1致病性最強。
17.艾滋病的分期:急性HIV感染期,無癥狀感染期和艾滋病期。
18.肺孢子菌肺炎:是艾滋病最常見,最主要死因。
19.卡波西肉瘤是艾滋病患者最常見的腫瘤,由人皰疹病毒8型感染所致,病變不僅累及皮膚,而且累及內臟。
20.流行性出血熱是由漢坦病毒引起的一種自然疫源性急性傳染病。臨床特征有發熱、低血壓休克和腎臟損害三大主癥,亦稱腎綜合征出血熱。
21.流行性出血熱潛伏期為4~46日,一般為7~14日。典型患者的臨床經過可分為發熱期、低血壓休克期、少尿期、多尿期及恢復期等五期。非典型和輕型病例可出現越期或不典型表現,而重癥患者則可出現發熱期、休克期和少尿期之間的重疊。
22.流行性出血熱發熱期毛細血管損傷主要表現為“三紅”征:顏面、頸部及上胸部呈彌漫性潮紅,酒醉貌。
23.流行性乙型腦炎的腦脊液表現:腦脊液壓力增高,外觀清或微渾,白細胞計數多為(50~500)×109/L,個別可高達1000×109/L以上,分類早期以中性粒細胞稍多,以后以單核細胞為主,糖及氯化物正常,蛋白質輕度升高。部分病例于病初腦脊液檢查正常。
24.流行性乙型腦炎分為初期(病程1~3天)、極期(病程4~10天)、恢復期(病程8~12天)和后遺癥期(發病半年后)。
25.狂犬病前驅期傷口部位及其附近有麻木、發癢、刺痛或蟲爬、蟻走感,由于病毒刺激周圍神經元引起。
26.流行性腦脊髓膜炎的腦脊液表現:初起或休克型患者腦脊液多無改變。其他型可見腦脊液壓力升高,外觀混濁,白細胞明顯增高,蛋白質增高,而糖及氯化物明顯降低。但流腦初期或經抗菌藥物治療后,腦脊液改變可以不典型。
27.傷寒的診斷:(1)流行病學資料流行季節、當地有傷寒流行,與傷寒患者有密切接觸史等。(2)臨床表現持續性發熱1周以上、特殊中毒面容、相對緩脈、玫瑰疹、肝脾大等典型表現,出現腸出血和腸穿孔等并發癥,均高度提示傷寒的可能。(3)實驗室檢查外周血白細胞減少、嗜酸粒細胞減少或消失,肥達反應陽性。確診有賴于血或骨髓培養檢出傷寒桿菌。
28.傷寒治療的首選藥物:氟喹諾酮類。
29.肺結核的X線表現:
原發型肺結核的典型表現為肺內原發灶、淋巴管炎和腫大的肺門或縱隔淋巴結組成的啞鈴狀病灶。
急性血行播散型肺結核在X線胸片上表現為散布于兩肺野、分布較均勻、密度和大小相近的粟粒狀陰影。
繼發型肺結核的X線表現復雜多變,成云絮片狀,或斑點(片)結節狀。
干酪樣病變密度偏高而不均勻,常有透亮區或空洞形成。
30.醫院感染是指住院患者在醫院內獲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間發生的感染和在醫院內獲得出院后發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開始或者入院時已處于潛伏期的感染。醫院工作人員在醫院內獲得的感染也屬醫院感染。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