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單元 皮膚及性傳播疾病
【考試重點】
皮膚病的病因病機、皮損的辨證、外用藥物的劑型及使用原則
1.皮膚病的病因病機
外因主要是風、濕、熱、蟲、毒;內因主要是七情內傷、飲食勞倦和肝腎虧損。
2.皮膚病的原發性及繼發性皮損
(1)原發性皮損:有斑疹、丘疹、風團、結節、皰疹、膿皰等。
(2)繼發性皮損:有鱗屑、糜爛、潰瘍、痂、抓痕、皸裂、苔蘚樣變、疤痕、色素沉著、皮膚萎縮等。
3.外用藥劑型及使用原則
外用藥物的劑型有溶液、粉劑(又名散劑)、洗劑(又名混懸劑、懸垂劑)、酊劑、油劑、軟膏等。使用原則是要根據皮膚損害的表現來選擇適當的劑型和藥物。
(1)要根據病情階段用藥:
①皮膚炎癥在急性階段若僅有紅斑、丘疹、水皰而無滲液,宜用洗劑、粉劑、乳劑;
②若有大量滲液或明顯紅腫,則用溶液濕敷為宜。
③皮膚炎癥在亞急性階段,滲液與糜爛很少,紅腫減輕,有鱗屑和結痂,則用油劑為宜。
④皮膚炎癥在慢性階段,有浸潤肥厚、角化過度時,則用軟膏為主。
外用藥物劑型選擇應用表
皮膚損害 選用劑型 |
皮膚損害 選用劑型 |
斑 洗劑、軟膏 |
痂 油劑、軟膏 |
(2)注意控制感染
(3)用藥宜先溫和后強烈
(4)用藥濃度宜先低后濃
(5)隨時注意藥敏反應
第二節 熱瘡
【考試重點】
熱瘡的皮損特點及治療
1.熱瘡的含義和特點
熱瘡好發于口唇、鼻孔周圍、面頰、外陰等皮膚黏膜交界處。相當于西醫的單純皰疹。其特點有:
①皮損為成群的水皰,有的互相融合
②多在1周后痊愈,易于復發
2.病因病機
(1)外感風溫熱毒,阻于肺胃二經,蘊蒸皮膚而生;
(2)肝經濕熱下注,阻于陰部而成瘡;
(3)反復發作,熱邪傷津,陰虛內熱所致。
發熱、受涼、日曬、月經來潮、妊娠、腸胃功能障礙等常為誘發因素。
3.治療原則
本病以清熱解毒養陰為主要治法。初發以清熱解毒治之;反復發作者扶正祛邪并治。
第三節 蛇串瘡
【考試重點】
蛇串瘡的含義與特點
1.蛇串瘡的概念與特點
蛇串瘡相當于西醫的帶狀皰疹,又名纏腰火丹,亦稱為火帶瘡、蛇丹、蜘蛛瘡等。其特點是有:
(1)皮膚上出現紅斑、水皰或丘皰疹
(2)累累如串珠,排列成帶狀,沿一側周圍神經分布區出現
(3)局部刺痛,或伴臖核腫大。
(4)好發于春秋季節,四季皆有。
(5)好發于成人,老年人病情尤重。
(6)好發于胸脅部
2.蛇串瘡的辨證論治
(1)治療原則:初期清熱利濕,后期活血通絡止痛
(2)辨證分型:
①肝經郁熱證:清泄肝火,解毒止痛。龍膽瀉肝湯加紫草、板藍根、玄胡等。
②脾虛濕蘊證:健脾利濕,解毒消腫。除濕胃苓湯加減。
③氣滯血瘀證:理氣活血,通絡止痛。柴胡疏肝散合桃紅四物湯加減。
國家 |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蘇 |
安徽 | 浙江 | 山東 | 江西 | 福建 |
廣東 | 河北 | 湖南 | 廣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慶 | 云南 |
貴州 | 西藏 | 新疆 | 陜西 | 山西 |
寧夏 | 甘肅 | 青海 | 遼寧 | 吉林 |
黑龍江 | 內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