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財務預測與計劃
一、考場提示
本章重點、難點內容:銷售百分比法的計算及應用;可持續增長率的含義和計算;本量利相互關系的運用;盈虧臨界分析;現金預算的編制;彈性預算的特點及運用。
二、重點、難點學習
(一)財務預測的銷售百分比法
財務預測銷售百分比法,假設收入、費用、資產、負債與銷售收入存在穩定的百分比關系,根據預計銷售額和相應的百分比預計資產、負債和所有者權益,然后利用會計等式確定融資需求。具體方法有:根據銷售總額確定融資需求和根據銷售增加量確定融資需求兩種方法。研究外部融資與銷售額增長關系時,還需分析外部融資額占銷售額增長的百分比、僅靠內部融資的增長率、外部融資需求的敏感分析和可持續增長率兩種情況進一步討論。
1.根據銷售總額確定融資需求
根據銷售總額確定融資需求,其預測程序如下:
(1)確定銷售百分比。銷售額與資產負債表有關項目的百分比可以根據上年有關數據確定。在確定時要注意區分哪些資產、負債項目直接隨銷售額的變動而變動,哪些資產、負債項目不隨銷售額變動而變動。
(2)計算預計銷售額下的資產和負債:資產(負債)=預計銷售額×各項目銷售百分比
(3)預計留存收益增加額:留存收益增加=預計銷售額×銷售凈利率×(1-股利支付率)
(4)計算外部融資需求:外部融資需求=預計總資產-預計總負債-預計股東權益
2.根據銷售增加量確定融資需求
融資需求=資產增加-負債自然增加-留存收益增加=(資產銷售百分比×新增銷售額)-(負債銷售百分比×新增銷售額)-[計劃銷售凈利率×銷售額×(1-股利支付率)]
以上兩種方法計算結果應是相同的。
3.外部融資額與銷售增長關系的進一步討論
(1)外部融資額占銷售額增長的百分比
銷售增長會帶來融資需求的增加,假設兩者成正比例變化,兩者之間有穩定的百分比,即銷售額每增加1元需要追加的外部融資額可稱為"外部融資額占銷售增長的百分比"。其計算方法是:外部融資銷售增長比=資產銷售百分比-負債銷售百分比-計劃銷售凈利率×(1+增長率)/增長率×(1-股利支付率)
外部融資額=外部融資銷售增長比×銷售增長
如果存在通貨膨脹,則應將銷售增長率調整為銷售額的名義增長率。
(2)僅靠內部融資的增長率
如果不能或不打算從外部融資,則只能靠內部積累,從而限制了銷售增長,此時的銷售增長率稱為"僅靠內部融資的增長率"。
設外部融資等于零,即:
資產銷售百分比-負債銷售百分比-計劃銷售凈利率×(1+增長率)/增長率×(1-股利支付率)
在上式其他條件已知時,就可求出增長率,在此增長率水平下,外部融資額必然為零。
(3)外部融資需求的敏感分析
外部融資需求的多少,不僅取決于銷售的增長,還要看股利支付率和銷售凈利率。如果銷售凈利率不變,股利支付率越高,外部融資需求越大,反之,越小;如果股利支付率不變,銷售沖利率越大,外部融資需求越少,反之,越大。通過敏感性分析,確定各因素變動對融資需求的影響程度。
(4)可持續增長率
可持續增長率=凈資產增長率=資產周轉率×銷售利潤率×財務杠桿×收益留存率
(二)本量利關系方程式
(三)盈虧臨界分析
(四)現金預算的編制
現金預算是財務預算的重要組成部分。現金預算的內容包括現金收入、現金支出、現金多余或不足的計算,以及現金多余或不足的調劑。現金預算實際上是其他預算有關現金收支部分的匯總,它的編制要以事先編制其他各項預算為基礎并取得相應的數據來源。
(五)彈性預算的特點
所謂彈性預算,是企業在不能準確預測業務量的情況下,根據本量利之間有規律的數量關系,按照一系列業務量水平編制的有伸縮性的預算。
彈性預算有兩個顯著特點:
(1)彈性預算是按一系列業務量水平編制的。從而擴大了預算的適用范圍。
(2)彈性預算是按成本的不同性態分類列示,便于在計劃期終了時計算"實際業務量預算成本",使預算執行情況的評價和考核建立在更加現實和可比的基礎上。
(六)彈性預算的運用
彈性預算的主要用途是作為控制成本支出的工具。在計劃期開始時,提供控制成本所需要的數據;在計劃期結束后,可用于評價和考核實際成本。
三、典型例題評析
1、銷售利潤率等于()。(2001年)
A.安全邊際率乘變動成本率
B.盈虧臨界點作業率乘安全邊際率
C.安全邊際率乘邊際貢獻率
D.邊際貢獻率乘變動成本率
[答案] C
[解析]因為銷售利潤率=安全邊際率×邊際貢獻率,所以應選擇(C),至于其它,安全邊際率×變動成本率、盈虧臨界點作業率×安全邊際率和邊際貢獻率×變動成本率,都不是該問題的答案。
2、用多水平法編制的彈性預算,主要特點是()。(2001年)
A.不管實際業務量多少,不必經過計算即可找到與實際業務量相近的預算成本,控制成本比較方便
B.混合成本中的階梯成本和曲線成本可按其性態直接在預算中反映
C.評價和考核實際成本時往往需要使用差補法計算實物量的預算成本
D.不以成本性態分析為前提
[答案] ABC
[解析]根據《財務成本管理》教材第197頁,用多水平法編制彈性預算的主要特點,即不管實際業務量多少,不必經過計算即可找到與實際業務量相近的預算成本,控制成本比較方便;混合成本中的階梯成本和曲線成本可按其性態直接在預算中反映;評價和考核實際成本時往往需要使用補差法計算實物量的預算成本。彈性預算是按成本的不同性態分類列示的。
3、生產預算是在銷售預算的基礎上編制的。按照"以銷定產"的原則,生產預算中各季度的預計生產量應該等于各季度的預計銷售量。()(2001年)
[答案]× [解析]生產預算是在銷售預算的基礎上編制的,生產預算中各季度的預計生產量應該等于各季度的預計銷售量是錯的,因為企業的生產和銷售不可能同步進行,需設置一定的存貨以防意外。
4、某企業只產銷一種產品,1994年銷售量為10000件,每件售價200元,單位成本為150元,其中單位變動成本120元,該企業擬使1995年的利潤在1994年基礎上增加20%。
要求:
(1)運用本量利分析原理進行規劃,從哪些方面采取措施(要求定量計算;假定采取某項措施時,其他條件不變),才能實現目標利潤。
(2)對你提出的各項措施,運用敏感性分析原理,測算其對利潤的敏感系數。
[答案]
(1)1994年固定成本二銷售量×(單位成本-單位變動成本)
=10000×(150-120)=300000(元)
(說明:單位成本中包括單位變動成本和單位固定成本。)
1994年利潤二銷售量×(單價-單位變動成本)-固定成本
=10000×(200-120)-300000=500000(元)
1995年目標利潤=500000×(1+20%)=600000(元)
實現目標利潤的措施如下:
①提高銷量
=[(300000+600000)/(200-120)]-10000=1250(件)
提高%=1250/10000=12.5%
②降低單位變動成本
=120-(200-600000+300000)=10(元)
降低%=10/120=8.33%
③降低固定成本=300000-[10000×(200-120)-600000]=100000(元)
降低%:lO0000/300000=33.33%
④提高價格
=(300000+600000+120)-200=10(元)
提高%=10/200=5%
(2)計算敏感系數:
①銷量敏感系數=20%/12.5=1.6
②單位變動成本敏感系數=20%/-8.33%=-2.4
③固定成本敏感系數=20%/33.33%=-0.6
④單價敏感系數=20%/5%=4
轉帖于:注冊會計師考試_考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