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以公允價值計價的投資性房地產轉換為自用房地產或存貨時,應當以其轉換當日的公允價值作為自用房地產或存貨的賬面價值,轉換當日的公允價值與投資性房地產原賬面價值之間的差額計入當期損益。
會計分錄為:
借:固定資產、無形資產或存貨(以轉換當日的公允價值計量)
公允價值變動損益(公允價值小于賬面價值的差額列為損失)
貸:投資性房地產(按轉換當時的賬面價值結轉)
公允價值變動損益(公允價值大于賬面價值的差額計收益)
3.自用房地產或存貨轉換為以公允價值計價的投資性房地產時,如果轉換當日的公允價值小于原賬面價值,應當將差額計入當期損益;如果轉換當日的公允價值大于原賬面價值,應當將其差額計入資本公積。
會計分錄為:
借:投資性房地產(以轉換當日的公允價值計量)
累計折舊(攤銷)
公允價值變動損益(公允價值小于賬面價值的差額列為損失)
資產減值準備(轉換當時已提減值準備)
貸:固定資產、無形資產或存貨(按轉換當時的賬面余額結轉)
資本公積(公允價值大于賬面價值的差額不得列為收益,而是追加資本公積)
【要點提示】這三組分錄中需重點關注后兩種情況中轉化差額的處理方式,尤其是第三個。
【例7-11】20×8年10月15日,甲企業(yè)因租賃期滿,將出租的寫字樓收回,開始作為辦公樓用于本企業(yè)的行政管理。20×8年10月15日,該寫字樓的公允價值為4 800萬元。該項房地產在轉換前采用公允價值模式計量,原賬面價值為4 750萬元,其中,成本為45 000萬元,公允價值變動為增值250萬元。
『正確答案』甲企業(yè)的賬務處理如下:
借:固定資產 48 000 000
貸:投資性房地產——成本 45 000 000
——公允價值變動 2 500 000
公允價值變動損益 500 000
【例7-12】甲房地產開發(fā)企業(yè)將其開發(fā)的部分寫字樓用于對外經營租賃。20×8年10月15日,因租賃期滿,甲企業(yè)將出租的寫字樓收回,并作出書面決議,將該寫字樓重新開發(fā)用于對外銷售,即由投資性房地產轉換為存貨,當日的公允價值為5800萬元,該項房地產在轉換前采用公允價值模式計量,原賬面價值為5600萬元,其中,成本為5000萬元,公允價值變動增值為600萬元。
『正確答案』甲企業(yè)的賬務處理如下:
借:開發(fā)產品 58 000 000
貸:投資性房地產——成本 50 000 000
——公允價值變動 6 000 000
公允價值變動損益 2 000 000
【例題7-15】20×8年3月10日,甲房地產開發(fā)公司與乙企業(yè)簽訂了租賃協議,將其開發(fā)的一棟寫字樓出租給乙企業(yè)。租賃期開始日為20×8年4月15日。20×8年4月15日,該寫字樓的賬面余額45 000萬元,公允價值為47 000萬元。20×8年12月31日,該項投資性房地產的公允價值為48 000萬元。
『正確答案』甲企業(yè)的賬務處理如下:
(1)20×8年4月15日:
借:投資性房地產——成本 470 000 000
貸:開發(fā)產品 450 000 000
資本公積——其他資本公積 20 000 000
(2)20×8年12月31日:
借:投資性房地產——公允價值變動 10 000 000
貸:公允價值變動損益 10 000 000
【例7-16】20×8年6月,甲企業(yè)打算搬遷至新建辦公樓,由于原辦公樓處于商業(yè)繁華地段,甲企業(yè)準備將其出租,以賺取租金收入。20×8年10月30日,甲企業(yè)完成了搬遷工作,原辦公樓停止自用,并與乙企業(yè)簽訂了租賃協議,將其原辦公樓租賃給乙企業(yè)使用,租賃期開始日為20×8年10月30日,租賃期限為3年。20×8年10月30日,該辦公樓原價為5億元,已提折舊14 250萬元,公允價值為35 000萬元。假設甲企業(yè)采用公允價值模式計量。
『正確答案』甲企業(yè)的賬務處理如下:
借:投資性房地產——成本 350 000 000
公允價值變動損益 7 500 000
累計折舊 142 500 000
貸:固定資產 500 000 000
相關推薦: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蘇 | 山東 |
安徽 | 浙江 | 江西 | 福建 | 深圳 |
廣東 | 河北 | 湖南 | 廣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慶 | 云南 |
貴州 | 西藏 | 新疆 | 陜西 | 山西 |
寧夏 | 甘肅 | 青海 | 遼寧 | 吉林 |
黑龍江 | 內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