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頁:單選題 |
第 2 頁:多選題 |
第 3 頁:計算分析題 |
第 7 頁:綜合題 |
三、計算分析題(本題型共4小題。其中第1小題可以選用中文或英文解答,如使用中文解答,該小題最高得分為8分;如果作用英文解答,須全部使用英文,該小題最高得分為13分。第2小題至第4小題須使用中文解答,每小題8分。本題型最高得分為37分。要求列出計算步驟。除非有特殊要求,每步驟運算得數精確到小數點后兩位,百分數、概率和現值系數精確到萬分之一。在答題卷上解答,答案寫在試題卷上無效。)
1.A公司是一家處于成長階段的上市公司,正在對2010年的業績進行計量和評價,有關資料如下:
(1)A公司2010年的銷售收入為2 500萬元,營業成本為1 340萬元,銷售及管理費用為500萬元,利息費用為236萬元。
(2)A公司2010年的平均總資產為5 200萬元,平均金融資產為100萬元,平均經營負債為100萬元,平均股東權益為2 000萬元。
(3)目前資本市場上等風險投資的權益成本為12%,稅前凈負債成本為8%;2010年A公司董事會對A公司要求的目標權益凈利率為15%,要求的目標稅前凈負債成本為8%。
(4)A公司適用的企業所得稅稅率為25%。
要求:
(1)計算A公司的凈經營資產凈利率、權益凈利率。
(2)計算A公司的剩余經營收益、剩余凈金融支出、剩余權益收益。
(3)計算A公司的披露的經濟增加值。計算時需要調整的事項如下:為擴 大市場份額,A公司2010年年末發生營銷支出200萬元,全部計入銷售及管理費用,計算披露的經濟增加值時要求將該營銷費用資本化(提示:調整時按照復 式記賬原理,同時調整稅后經營凈利潤和凈經營資產)。
(4)與傳統的以盈利為基礎的業績評價相比,剩余收益基礎業績評價、經濟增加值基礎業績評價主要有什么優缺點?
【答案】(1)稅后經營凈利潤=(2500-1340-500)×(1-25%)=495(萬元)
稅后利息支出=236×(1-25%)=177(萬元)
凈利潤=(2500-1340-500-236)×(1-25%)=318(萬元)
(或者凈利潤=495-177=318(萬元))
平均經營資產=5200-100=5100(萬元)
平均凈經營資產=5100-100=5000(萬元)
凈經營資產凈利率=495/5000=9.9%
權益凈利率=318/2000=15.9%
(2)平均凈負債=5000-2000=3000(萬元)
加權平均必要報酬率=15%×(2000/5000)+8%×(1-25%)×(3000/5000)=9.6%
剩余經營收益=495-5000×9.6%=15(萬元)
剩余凈金融支出=177-3000×8%×(1-25%)= -3(萬元)
剩余權益收益=318-2000×15%=18(萬元)
(3)加權平均資本成本=12%×(2000/5000)+8%×(1-25%)×(3000/5000)=8.4%
披露的經濟增加值=495+200×(1-25%)-(5000+200) ×8.4%=208.2(萬元)
(4)剩余收益基礎業績評價的優點:
①剩余收益著眼于公司的價值創造過程。剩余收益理念的核心是獲取超額收益,即為股東創造價值。
②有利于防止次優化。基于剩余收益觀念,可以更好的協調公司各個部門之間的利益沖突,促使公司的整體利益最大化。
剩余收益基礎業績評價的缺點:
①不便于不同規模的公司和部門的業績比較。剩余收益指標是一個絕對數指標,因此不便于不同規模的公司和部門的比較,使其有用性下降。
②依賴于會計數據的質量。如果資產負債表和損益表的數據不可靠,剩余收益也不會可靠,業績評價的結論也就不可靠。
經濟增加值基礎業績評價的優點:
①經濟增加值直接與股東財富的創造相聯系。
②經濟增加值不僅僅是一種業績評價指標,它還是一種全面財務管理和薪金激勵體制的框架。
③經濟增加值的吸引力主要在于它把資本預算、業績評價和激勵報酬結合起來了。
經濟增加值基礎業績評價的缺點:
①由于經濟增加值是絕對數指標,它的缺點之一是不具有比較不同規模公司業績的能力。
②經濟增加值也有許多和投資報酬率一樣誤導使用人的缺點,例如處于成長階段的公司經濟增加值較少,而處于衰退階段的公司經濟增加值可能較高。
③不利于建立一個統一的規范。而缺乏統一性的業績評價指標,只能在一個公司的歷史分析以及內部評價中使用。
(2)平均凈負債=5000-2000=3000(萬元)
加權平均必要報酬率=15%×(2000/5000)+8%×(1-25%)×(3000/5000)=9.6%
剩余經營收益=495-5000×9.6%=15(萬元)
剩余凈金融支出=177-3000×8%×(1-25%)= -3(萬元)
剩余權益收益=318-2000×15%=18(萬元)
(3)加權平均資本成本=12%×(2000/5000)+8%×(1-25%)×(3000/5000)=8.4%
披露的經濟增加值=495+200×(1-25%)-(5000+200/2) ×8.4%=216.6(萬元)
(4)剩余收益基礎業績評價的優點:
①剩余收益著眼于公司的價值創造過程。剩余收益理念的核心是獲取超額收益,即為股東創造價值。
②有利于防止次優化。基于剩余收益觀念,可以更好的協調公司各個部門之間的利益沖突,促使公司的整體利益最大化。
剩余收益基礎業績評價的缺點:
①不便于不同規模的公司和部門的業績比較。剩余收益指標是一個絕對數指標,因此不便于不同規模的公司和部門的比較,使其有用性下降。
②依賴于會計數據的質量。如果資產負債表和損益表的數據不可靠,剩余收益也不會可靠,業績評價的結論也就不可靠。
經濟增加值基礎業績評價的優點:
①經濟增加值最直接與股東財富的創造相聯系。
②經濟增加值不僅僅是一種業績評價指標,它還是一種全面財務管理和薪金激勵體制的框架。經濟增加值的吸引力主要在于它把資本預算、業績評價和激勵報酬結合起來了。
③經濟增加值還是股票分析家手中的一個強有力的工具。
經濟增加值基礎業績評價的缺點:
①由于經濟增加值是絕對數指標,它的缺點之一是不具有比較不同規模公司業績的能力。
②經濟增加值也有許多和投資報酬率一樣誤導使用人的缺點,例如處于成長階段的公司經濟增加值較少,而處于衰退階段的公司經濟增加值可能較高。
③不利于建立一個統一的規范。而缺乏統一性的業績評價指標,只能在一個公司的歷史分析以及內部評價中使用。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蘇 | 山東 |
安徽 | 浙江 | 江西 | 福建 | 深圳 |
廣東 | 河北 | 湖南 | 廣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慶 | 云南 |
貴州 | 西藏 | 新疆 | 陜西 | 山西 |
寧夏 | 甘肅 | 青海 | 遼寧 | 吉林 |
黑龍江 | 內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