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責編:wyat
看了本文的網友還看了學歷| 高考 中考 考研 自考 成考 外語| 四六級 職稱英語 商務英語 公共英語 資格| 公務員 報關員 銀行 證券 司法 導游 教師 計算機| 等考 軟考
工程|一建 二建 造價師 監理師 咨詢師 安全師 結構師 估價師 造價員 會計| 會計證 會計職稱 注會 經濟師 稅務師 醫學| 衛生資格 醫師 藥師 [更多]
華爾街日報》27日文章稱,中國一個招聘網站的一項調查結果顯示,政府職位成為目前中國求職者的首選,這反映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暗中涌動著一股不安情緒。(8月28日《環球時報》)
所謂政府職位,也就是公務員。工作穩定,內容相對輕松,技術含量不是很高,而卻有著較好的待遇,以及所謂的“體制紅利”——公務員身份上附著的諸多利益,都是吸引優秀人才的魅力。
然而對于國家和社會來說,優秀人才都去考公務員、政府職位成首選,不是什么好事情。如果原本應當在技術和專業性要求更強、更需要創造性的企業和研究所發揮作用的理工學科人才集中在政府部門,就會造成人才資源配置的失衡。
公考熱的原因,不只因為就業難,更不是權宜性選擇。公務員職業連著仕途,仕途在某種程度上又具有“期權”效應,那么這個職業帶給人的發展預期,自然就不是通常的口徑能計算的。
俄羅斯也出現了公務員熱,前總統梅德韋杰夫說:“青年想當官的現象讓我很擔心,當青年堅定不移地選擇公務員這條道路時,有一系列問題:這是個有名望的職業嗎?不是很有名望。付的薪水多嗎?付的不多。這意味著,他們選擇這條道路是因為這是快速致富的方法。官員職業在俄受歡迎說明腐敗現象嚴重。”這對我們有啟示。
公務員工資不是非常高,但很多人生活水平卻高人一籌。這樹立了一種“成功的榜樣”。職業與權力帶來的超國民福利,我們習慣稱之為“體制紅利”,達到這種福利水平,體制外的人需要付出不對稱的努力。
政府職位成首選,不單純是就業取向問題,而是制度與體制問題——社會公平與利益分配決定著職業的冷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