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是資本積累
資本積累就是把剩余價值再轉化為資本,即剩余價值資本化。剩余價值是資本積累的唯一的源泉,資本積累又是擴大再生產的重要源泉。其實質是資本家將其無償占有的剩余價值的一部分再轉化為資本,用來購買追加的生產資料和勞動力,擴大生產規模,從而進一步無償地占有更多的剩余價值。
從資本主義的生產過程看,資本積累是資本主義擴大再生產的源泉,剩余價值是資本積累的源泉。資本積累的規模與剩余價值的量成正比。資本家占有的剩余價值越多,資本積累的規模就越增大;而資本積累的規模越大,資本家可以獲得的剩余價值也就越多。資本積累的實質就在于通過剩余價值的資本化進而獲得更多的剩余價值。
二、資本積累的影響因素
在剩余價值分為積累基金和消費基金的比例一定的條件下,資本積累量取決于剩余價值的絕對量,因而一切決定剩余價值的因素,都會影響資本積累規模,這些因素有:
1.勞動力的剝削程度。
2.社會勞動生產率的水平。
3.所用資本和所費資本之間的差額。
4.預付資本的大小。
三、資本積累的必然性
資本積累是資本主義發展的必然趨勢。
1.追求剩余價值是資本主義生產的動機和目的。剩余價值規律是資本主義經濟的基本規律。這一規律決定了資本家為了追求更多的剩余價值,必須進行積累,這是資本積累的內在動力。
2.資本積累也是由競爭規律決定的。誰要在競爭中取勝,就得擴大生產規模,追加投資。競爭迫使每個資本家都要拼命地進行資本積累,這是資本積累的外在壓力。
四、資本積累的歷史趨勢
1.資本的原始積累
1)資本主義經濟制度建立必須具備的兩個條件:
· 大量的人身自由且失去生產資料而又無足夠生活資料的勞動者;
· 少數人手中積累起來的為發展資本主義生產所必需的大量貨幣財富。
這兩個條件的形成過程就是資本的原始積累過程。
2)資本原始積累完成的方式、來源、實質及其歷史價值的評價:
· 方式—暴力掠奪的方式;
· 來源—國內盤剝小生產者和農民、國外殖民貿易、奴隸和毒品貿易;
· 實質—以暴力手段強行迫使勞動者和生產資料相分離的歷史過程。
“美洲金銀產地的發現,土著居民的被剿滅、被奴役和被埋葬于礦井,對東印度開始進行的征服和掠奪,非洲變成商業性地獵獲黑人的場所:這一切標志著資本主義生產時代的曙光。”
3)歷史評價:馬克思:“資本來到世界,從頭到腳,每個毛孔都滴著血和骯臟的東西!薄氨┝κ敲恳粋孕育著新社會的舊社會的助產婆,暴力本身就是一種經濟力!
2.資本積累的一般規律
1)資本主義積累一般規律的內容
隨著資本積累的不斷增長,一方面社會財富越來越集中在資產階級手中,另一方面,社會財富的創造者——無產階級的生活卻極不安定,失業人數不斷增加,許多人陷于待救濟的貧困境地,資本主義積累的一般規律深刻地揭示了資本主義積累同資產階級財富的積累以及無產階級貧困積累之間內在的、本質的、必然的聯系。
2)資本主義積累一般規律揭示的問題
資本主義積累一般規律尖銳地揭露在資本主義制度下無產階級同資產階級之間利益的根本對立和不可克服的內在矛盾,指出了無產階級要從根本上改變自己的地位就必須推翻資本主義制度。
3.資本主義積累的歷史趨勢
1)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確立和資本主義基本矛盾的產生
資本主義生產方式是通過資本的原始積累而確立的。資本的原始積累過程就是通過暴力手段,使直接生產者與生產資料分離,并把生產資料和社會財富集中到少數人手中的過程。隨著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建立,便產生了生產社會化和生產資料資本主義私人占有之間的矛盾,即資本主義基本矛盾。
2)資本主義基本矛盾的激化
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確立后,隨著資本集中的進行,資本越來越社會化,這主要表現在:
· 在規模日益擴大的資本主義企業里,生產資料成為許多人共同使用的社會生產資料,產品也變成了許多人共同協作生產出來的社會產品;
· 各個企業和各個部門之間的社會分工和專業化不斷發展,它們之間互相依賴、互相制約的協作關系日益密切;
· 分散的地方市場逐漸匯合成為統一的國內市場,進而又突破國家和民族的界限,形成和發展為世界市場。
資本主義生產的高度社會化,客觀上要求生產資料和勞動產品歸社會共同占有,這樣才能適合生產力的社會性質。但在資本主義積累的過程中,由于競爭的加劇,生產資料和勞動產品卻越來越集中在少數資本家手中,這表明資本主義的基本矛盾更加激化了。
3)資本主義積累的歷史趨勢
資本主義矛盾的激化,充分表明資本主義生產關系越來越成為社會生產力進一步發展的嚴重障礙;同時,資本主義積累的發展,不僅為自己的滅亡準備了客觀物質條件,即社會化大生產,而且還為變革資本主義生產關系準備了社會力量,即無產階級。總之,資本主義基本矛盾的加劇,成分表明資本主義生產關系已不能適應生產力的發展的要求。資本主義制度必然滅亡,社會主義制度必然勝利,這就是資本主義積累的歷史趨勢。
“當生產資料的集中和勞動的社會化,達到了同它們的資本主義外殼不能相容的地步。這個外殼就要炸毀了。資本主義私有制的喪鐘就要敲響了。剝奪者就要被剝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