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判斷題(判斷下列各題對錯,并在答題卡上將對應題號的相應符號涂黑。對的涂黑“A”,錯的涂黑“B”。本題10道題,每小題1.2分,共計12分。)
41.中共中央印發的《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把公民基本道德規范集中概括為二十個字:“愛國守法、誠實守信、團結友善、勤儉自強、敬業奉獻”。 ( )
42.端午節為每年農歷五月初五,又稱端陽節,是中國漢族人民紀念古代愛國詩人屈原的傳統節日。 ( )
43.“五岳”是中國五大名山的統稱,五岳風景優美,尤其以黃山為絕勝。 ( )
44.鯨是世界上最大的魚類。 ( )
45.四項基本原則是我們黨的立黨之本、執政之基、力量之源。 ( )
四、材料寫作題
材料一
2012年2月2日凌晨,湖北咸豐縣活龍坪鄉野茶村農婦陳喬云被公公的呻吟聲驚醒,陳喬云來到公公潘啟厚床前,潘啟厚流著淚對陳喬云說,“我的病治不好了……這幾年拖累你了……現在細娃(孫子)小,不要為我再花錢了,把給我治病的錢留給孫子讀書,希望他們能成才。”說完,潘啟厚便離開了人世。陳喬云發現床邊有一個農藥瓶,公公是喝農藥自盡了。
據了解,潘啟厚今年67歲,老伴已經去世多年。2008年7月,潘啟厚患上惡性腫瘤,雖經多方治療,但病情無好轉。陳喬云的丈夫潘忠詳是潘啟厚的小兒子,2011年患上肝病后輾轉于多家醫院治療,欠下一堆債后于2011年11月7日去世,陳喬云便帶著15歲的兒子和8歲的女兒跟潘啟厚一起生活。
接二連三的災難花光了陳喬云家中6萬多元的積蓄,并欠債14萬元,日常所需的柴米油鹽都成了問題。鄰居親友們紛紛伸出援手,但還是付不起巨額的醫藥費用。
材料二
2011年11月20日,央視面對面訪問了國務院醫改辦主任孫志剛。
孫志剛:新中國成立之后,上個世紀50年代,由于我們政府對醫院投入不足,當時實行了這種藥品加成政策,允許醫院進藥之后加一部分價格,然后再賣給患者。這個收益就用來彌補財政投入的不足。張為臻新浪博客,當時實行的這個政策也沒有發生變異,改革開放以后,一是我們政府沒有增加對醫院的投入,第二我們把醫院推向了市場,可以去市場賺錢,創收。那么醫院要創收,來的最快的就是賣藥,因此的話,原來的藥品加成政策,在這個時候就逐步發生了變異——從加成到逐步演變成以藥養醫的這種逐利機制。
問:這不是減輕了政府的負擔么?
孫志剛:是減輕了政府的負擔,但是加重了人民的負擔。因為我們政府投入不足,醫院收入主要靠自己創收,他創收的門路大致上有這么幾條,一個是賣藥,怎么樣賣貴藥,多賣藥,過度治療。張為臻新浪博客,第二個是過度檢查,檢查費用很高,本來不應該做檢查的,它給人家做很多檢查,獲得收入。再一個是高端的器材,比如安裝心臟支架,本來可以安一個,他說安兩個、三個。這種逐利機制,使我們公立醫院偏離了公益性的方向。老百姓看不起病,同時老百姓也用了很多不該用的藥。
材料三
在8月17日召開的2012年中國衛生論壇上,衛生部部長陳竺做了《三輪驅動:“十二五”深化醫改的基本策略》的主報告。
陳竺說,十二五是深化醫改的第二階段。“十二五”醫改規劃要求著力在全民基本醫保建設、基本藥物制度鞏固完善和公立醫院改革方面取得重點突破,“三輪驅動”成為“十二五”時期深化醫改的基本策略。
陳竺指出,醫保、醫藥和醫療這三個輪子必須是堅固的、完整的,必須協調一致、共同向前。醫保是實現醫改目標的基礎,一方面保障群眾公平獲得基本公共衛生服務、不斷提高健康水平,另一方面解決群眾得了病看得起病的問題,建立起疾病的經濟風險分擔機制。張為臻新浪博客,醫藥是關鍵,旨在解決群眾看病貴問題,建立規范的藥品生產流通秩序、鞏固完善基本藥物制度能夠保障群眾基本用藥、減輕群眾用藥負擔,降低醫保浪費和透支風險,豐富預防、診療手段,促進醫療衛生機構健康發展。醫療是根本,融合各種預防和醫療服務,旨在解決群眾不得大病、看得上病、看得好病的問題。建立一個好的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向人民群眾提供安全、有效、方便、價廉的醫療服務,能有效控制浪費,減輕醫保籌資風險,以需求引領醫藥技術創新和產業發展。
作答要求:
請根據以上三段材料,以“看病難,看病貴”為主題,自擬題目,寫一篇議論文。
要求:體式完整、表達順暢、主旨不變,字數在800-10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