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頁:單選題 |
第 4 頁:多選題 |
第 6 頁:判斷題 |
第 7 頁:案例分析題 |
第 8 頁:參考答案及解析 |
二、多項選擇題
31.【答案】BCD。解析:黨的十六屆四中全會指出:“提高黨的執政能力,關鍵在于搞好黨的建設,不斷增強黨的創造力、凝聚力和戰斗力。”
32.【答案】ABCD。解析: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要注意把握好的問題是:一是必須始終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聚精會神搞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二是必須在經濟發展的基礎上,推動社會全面進步和人的全面發展,促進社會主義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協調發展;三是必須著力提高經濟增長的質量和效益,努力實現速度和結構、質量、效益相統一經濟發展和人口、資源、環境相協調,不斷保護和增強發展的可持續性;四是必須堅持理論和實際相結合,因地制宜、因時制宜地把科學發展觀的要求貫穿于各方面的工作。
33.【答案】AD。解析:本題考查統籌區域發展的內涵和基本要求。統籌區域發展,就是要繼續發揮各個地區的優勢和積極性,縮小地區差距,實現共同發展。堅持推進西部大開發,振興東北等老工業基地,促進中部地區崛起,鼓勵東部地區加快發展,形成東中西互動、優勢互補、相互促進、共同發展的新格局。題干主要涉及西部地區和東北地區發展的問題、地區差距問題和東中西共同發展問題,AD項是這段材料蘊涵的發展觀的精煉概括。題干沒有提到鼓勵東部地區發展的問題,B項被排除;統籌區域發展并不代表東中西部平衡發展,C項表述也不正確。
34.【答案】ABCD。解析:考察規律定義和特點。規律是事物和現象內在、本質、必然、穩定的聯系,因此具有客觀性、普遍性、穩定性、重復性。
35.【答案】ABCD。解析:本題考核的知識點是:文化與文明的關系。文化與文明是兩個密切聯系而又有區別的范疇。文化作為社會歷史范疇,是與自然比較而言的。文化越發展,表明人類的發展越是依賴于自己所創造的文化世界。文明是同野蠻、無知和愚昧相對立的,它標志著人類社會的進步程度和開化狀態。另外,文明主要指人類活動的結果,而文化則包括人類活動的整個過程以及活動方式、活動手段;文明一般專指人類活動的積極成果,而文化則包括人類活動的一切成果,其中既有積極成果,也有消極成果。但是,文化與文明又不可分割地聯系著。文明正是文化中進步、積極、合理的成分的總和;一個社會的文化進步程度越高,社會文明的發展水平也就越高,文化的進步和文明的水平在本質上是一致的。因此,本題正確答案為ABCD選項。
36.【答案】ABD。解析:規律和物質以及物質運動一樣,具有不依賴于人的主觀意識的客觀性,因而又稱為客觀規律。任何人既不能創造也不能消滅任何一條客觀規律。
37.【答案】ABC。解析:本題考查考生對商品屬性的理解。勞動產品在交換中取得了商品的形式,商品交換的過程不但是人們交換使用價值的過程,也是人們相互比較自身勞動(商品價值)的過程。這一過程表面上是物物交換(使用價值的交換),實際上則反映了商品生產者之間的社會關系。因此,可以說商品把人與人之間的關系物化了,商品本質上體現的是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普通商品具有自然的和社會的雙重屬性,自然屬性在于其使用價值,社會屬性在于其所包含的無差別的一般人類勞動,也就是C所說的人們本身勞動的社會性質。選項D的說法是錯誤的,勞動產品天然并非商品,只有用于交換的勞動產品才是商品,因此商品之所以成為商品的根本原因在于:它是用于交換的勞動產品,它反映了人們本身勞動的社會性質。
38.【答案】AD。解析:本題考查兩個知識點:一是毛澤東思想形成階段的主要理論成果和基本內容;二是毛澤東的科學著作是毛澤東思想的集中概括。B項是毛澤東思想萌芽階段的基本思想,C項毛澤東思想成熟時期的思想,均不符合題干的要求。
39.【答案】BD。解析:本題題干的關鍵詞是“核心內容”,A與C項都是基本的群眾觀點,而題干則是關于黨的群眾工作方法問題,因此被排除。B和D都是黨在群眾中的基本領導方法和工作方法,也是核心的內容。
40.【答案】AC。解析:本題考查不動產抵押權與動產質押權的生效條件。依照《物權法》第9條的規定,不動產物權的設立、變更、轉讓和消滅與債權合同的生效不是一回事。《物權法》第187條規定就房屋抵押而言,應當辦理抵押登記,抵押權自登記時設立。但是只要雙方當事人簽訂了抵押合同,又沒有就合同的生效附有條件或期限,抵押合同就生效了,抵押合同本身不需要進行什么登記,不登記也不影響其生效。抵押合同作為債權行為(負擔行為),其生效后產生的效力包括了抵押權人請求抵押人為辦理抵押權登記等行為,如果抵押人拒不履行辦理抵押權登記的義務,將導致抵押權不生效,但此舉并不影響抵押合同的生效——事實上,抵押合同早已經生效了,此舉的真正法律后果是:將導致抵押權沒有產生(生效)。
換言之,抵押權登記是不動產抵押權的生效要件,不辦理登記的,不產生抵押權。但抵押合同自訂立時就生效,登記不再是合同的生效要件。
《物權法》同樣也區分了質押合同生效與質押權設定的效力,《物權法》第212條規定,質權自出質人交付質押財產時設立,但質押合同自訂立時生效。《擔保法解釋》第87條規定,出質人代質權人占有質物的,質權不生效。所以,選擇AC。
41.【答案】AB。解析:《刑法》第270條規定,將代為保管的他人財物非法占為己有,數額較大,拒不退還的,處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罰金;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二年以上五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罰金。
將他人的遺忘物或者埋藏物非法占為己有,數額較大,拒不交出的,依照前款的規定處罰。本條罪,告訴的才處理。
依此,題中C、D項的情形都已構成侵占罪。而A項中,王某并沒有合法持有該手機的行為,他是在獲得該手機之前就有非法占有的念頭的。侵占罪必須是合法持有后才產生非法占有的念頭,因而拒不交出的。所以,選項A不構成侵占罪。B項中服務員因為害怕被告發主動歸還,其行為已不屬于拒不交出的情形,故不構成本罪。
本題考查的是對侵占罪的認定。認定侵占罪的關鍵在于侵占罪必須是變合法持有為非法侵吞,行為人是將自己業已合法持有的他人財物非法轉歸為己有,并且拒不交出、拒不交還。
(1)本條規定的是侵占罪,犯罪對象只限于三種財物:一是代為保管的他人財物;二是他人的遺忘物;三是他人的埋藏物。
(2)侵占罪與其他侵犯財產犯罪的一個關鍵區別在于侵占包括兩個密不可分的行為特點,即合法持有加上非法侵吞,行為人將自己業已合法持有的他人財物非法轉歸為己有,并且拒不交出、拒不交還。所以,侵占罪的既遂以拒不交出或拒不交還為標準。
(3)注意本罪與職務侵占罪的界限,關鍵在于行為主體是否為特殊主體以及行為人是否是利用了自己的職務便利實施的非法占有財物行為,同時,侵占行為的對象范圍也有所不同。
42.【答案】BC。解析:“公用企業或者其他貪污具有獨占地位的經營者,限定他人購買其指定的經營者的商品,以排擠其他經營者的公平競爭的,省級或者設區的市的監督檢查部門應當責令停止違法行為。”
43.【答案】ABC。解析:按勞分配是社會主義公有制中個人消費品分配的基本原則。ABC不屬于社會主義公有制分配方式的收入,故選ABC。
44.【答案】BC。
45.【答案】AB。解析:根據我國《立法法》的有關規定,我國法律的效力層次可以概括為:
1.上位法的效力高于下位法。即規范性法律文件的效力層次決定于其制定主體的法律地位,行政法規的效力高于地方性法規。
2.在同一位階的法律之間,特別法優于一般法。即:同一事項,兩種法律都有規定時,特別法比一般法優先,優先適用特別法。
3.新法優于舊法。這也是在同一位階的法律之間發生的情形。另外,在同一主體制定的法律規范中,按照特定的、更為嚴格的程序制定的法律規范,其效力等級高于按普通程序制定的法律規范。
46.【答案】CD。解析: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不是國務院直屬機構,證監會具有行政管理職能,有權制定規章。選項CD符合題目要求的所有條件。
47.【答案】ACD。解析:2006年1月1日生效的新《證券法》第二條的規定: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股票、公司債券和國務院依法認定的其他證券的發行和交易,適用本法;本法未規定的,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和其他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
政府債券、證券投資基金份額的上市交易,適用本法;其他法律、行政法規另有規定的,適用其規定。證券衍生品種發行、交易的管理辦法,由國務院依照本法的原則規定。
可見,股票、政府債券、公司債券都是《證券法》的調整對象。
48.【答案】AC。解析:行政機關使用的13種現行公文文種是:命令(令)、決定、公告、通告、通知、通報、議案、報告、請示、批復、意見、函、會議紀要;黨的公文使用14種公文文種是:決議、決定、指示、意見、通知、通報、公報、報告、請示、批復、條例、規定、函、會議紀要。
49.【答案】AB。解析: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標志著中國從此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開始進入新民主主義社會。
50.【答案】ABD。解析:本題可采用排除法,排除C。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