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考試吧論壇 Exam8視線 考試商城 網絡課程 模擬考試 考友錄 實用文檔 求職招聘 論文下載 | ||
![]() |
2011中考 | 2011高考 | 2012考研 | 考研培訓 | 在職研 | 自學考試 | 成人高考 | 法律碩士 | MBA考試 MPA考試 | 中科院 |
|
![]() |
四六級 | 職稱英語 | 商務英語 | 公共英語 | 托福 | 雅思 | 專四專八 | 口譯筆譯 | 博思 | GRE GMAT 新概念英語 | 成人英語三級 | 申碩英語 | 攻碩英語 | 職稱日語 | 日語學習 | 法語 | 德語 | 韓語 |
|
![]() |
計算機等級考試 | 軟件水平考試 | 職稱計算機 | 微軟認證 | 思科認證 | Oracle認證 | Linux認證 華為認證 | Java認證 |
|
![]() |
公務員 | 報關員 | 銀行從業資格 | 證券從業資格 | 期貨從業資格 | 司法考試 | 法律顧問 | 導游資格 報檢員 | 教師資格 | 社會工作者 | 外銷員 | 國際商務師 | 跟單員 | 單證員 | 物流師 | 價格鑒證師 人力資源 | 管理咨詢師考試 | 秘書資格 | 心理咨詢師考試 | 出版專業資格 | 廣告師職業水平 駕駛員 | 網絡編輯 |
|
![]() |
衛生資格 | 執業醫師 | 執業藥師 | 執業護士 | |
![]() |
會計從業資格考試(會計證) | 經濟師 | 會計職稱 | 注冊會計師 | 審計師 | 注冊稅務師 注冊資產評估師 | 高級會計師 | ACCA | 統計師 | 精算師 | 理財規劃師 | 國際內審師 |
|
![]() |
一級建造師 | 二級建造師 | 造價工程師 | 造價員 | 咨詢工程師 | 監理工程師 | 安全工程師 質量工程師 | 物業管理師 | 招標師 | 結構工程師 | 建筑師 | 房地產估價師 | 土地估價師 | 巖土師 設備監理師 | 房地產經紀人 | 投資項目管理師 | 土地登記代理人 | 環境影響評價師 | 環保工程師 城市規劃師 | 公路監理師 | 公路造價師 | 安全評價師 | 電氣工程師 | 注冊測繪師 | 注冊計量師 |
|
![]() |
繽紛校園 | 實用文檔 | 英語學習 | 作文大全 | 求職招聘 | 論文下載 | 訪談 | 游戲 |
中央政府采購6999元硬盤
時間:2010年2月25日
回放:近日,有網友在某網站發帖披露,中央政府采購網上朗科K208-500G硬盤價格高達6999元。中央國家機關政府采購中心稱,經查6999元為朗科公司填報的該款產品媒體價,不是政府采購中標價和實際成交價,該產品實際協議供貨最高限價為999元。
評論:
他們說是疏忽我們姑且相信
天價硬盤一出,驚煞世人,若果真屬實,相關部門也太慷納稅人之慨了。如今,無論是采購部門還是廠商都出來辟謠,異口同聲“疏忽”。原來是一場誤會,公眾虛驚了一場,錯怪了政府采購部門。但轉念一想,實在覺得不對勁。首先,朗科K208-500G硬盤價格高達6999元是三四年前投標時的標價,本應嚴苛的采購部門怎能如此“疏忽”,且“疏忽”長達三四年之久?更奇怪的是,網友剛剛揭曝天價硬盤,采購網上的該標價便不翼而飛,反應如此迅速,不免讓人產生曖昧的聯想。
眾所周知,媒體價就是市場價,是經銷商在大眾媒體上或通過其他途徑公示的商品價格。一般來說,媒體價確實比成交價要高出一些,但也不會高得離譜。然而,反觀朗科K208-500G硬盤,實際價格不過區區數百元,廠商敢于標出數千元的媒體價,真是咄咄怪事。最關鍵的是,按照常理,要價須有度,媒體價自然不例外。是實際價格10倍左右的媒體價,如果不是廠商的行為藝術,就足以說明廠商缺乏基本的經商素養,因為在競爭對手虎視眈眈之際,漫天要價等同于自殺,只會讓競爭對手竊喜,也只會把有采購意愿的采購部門嚇跑。在正常情況下,6999元的硬盤根本就入不了政府采購部門的法眼,遑論議價并最終采購。簡言之,媒體價也得靠譜,不能過度虛高,否則,除了冤大頭之外,沒有人會理睬。
當然,我等不好做誅心之論,簡單認定這起天價硬盤風波背后必然存有貓膩。但毋庸諱言,坊間所譏諷的一些政府采購“只買貴的,不買對的”,并非虛妄之言,日前媒體披露的格力空調事件即是一例。自2003年1月1日開始施行的《政府采購法》,其立法初衷,即為了規范政府采購行為,提高政府采購資金的使用效益,維護國家利益和社會公共利益,保護政府采購當事人的合法權益,促進廉政建設。同時,該法規定,政府采購應當遵循公開透明原則、公平競爭原則、公正原則和誠實信用原則。反觀當前,政府采購亂象可謂屢見不鮮,讓人憂心。天價硬盤風波如何平抑輿論?有些人可能會建議,在信息不對稱的前提下,不妨“相安無事”:他們說是疏忽,我們姑且相信。但這絕對不是有關部門對待民意詰問敷衍了事的理由。
事業單位全面推行公開招聘制
時間:2010年2月26日
回放:近期,各地事業單位改革的新聞屢見報端,從不同角度反映了改革進程中出現的問題。分析這些信息與輿情,不難發現,人們對事業單位的改革有更高期待。
標簽:政府
評論:
簽了合同就叫“聘用制”嗎?
縱觀各地落實事業單位人事制度改革的舉措,基本都把“建立全員聘用制”作為改革核心與關鍵,希望通過“能上能下”的聘用,打破“鐵飯碗”,告別職務終身制,擺脫事業單位各種官僚習氣,實現用人上的公平公正。來自人保部的數據稱,截至2009年底,全國事業單位簽訂聘用合同人員比例為80%。
從統計數字來看,改革推進頗為順利,改革前景值得樂觀。但幾天前媒體曝光的“突擊特批”事件則給了我們極大警示:廣東和平縣縣長在《廣東省事業單位公開招聘人員辦法》正式實施前,突擊特批200人進入事業單位。當事人雖否認特批為收錢,卻承認特批是因為求情者太多。求情者大多數是當地的干部和老領導,“得罪不起”。這番高論,反映出一個嚴峻的問題:在公務員公開招考“門檻”抬高之后,事業單位成了一些人安排子女就業的好地方。溫州市龍灣區甚至公開發文,以“為穩定干部隊伍”的名義安排干部子女進事業單位就業,引發輿論嘩然。
在有的地方,事業單位常常成了“唐僧肉”,有權的有錢的有關系的,都想分一杯羹。現實中,一些事業單位的聘用,仍然是自行確定名單后打報告給“有關領導”審批。只要“大筆一揮,想用誰就用誰”,所謂簽訂合同之類,不過是走個過場。
可見,實現全員聘用固然重要,但解決怎么聘用的問題更重要。表面簽合同、搞聘用容易,但實現公開、公平的競爭聘用則很難。因此,從一開始就應對改革難度有充分估計,對改革縱深有充分設計。
“聘用制”既然是一套制度,就當然要包括公開選拔、公平競爭、透明監督等一系列的措施,不能只剩下“簽聘用合同”這一件事。為什么有的地方在事業單位公開招聘人員之前,把親朋好友瘋狂地往事業單位里塞?就是他們從《辦法》中看到了一旦公開招聘,按照考試、面試、公示等一套程序,他們的關系背景可能失效。
事業單位改革的要害,就在于探索一套程序制度,觸動權力就業、官僚鐵飯碗等根本性弊病。改革難免要觸動既得利益,如果只有樂觀數字,一切都風平浪靜,就一定要警惕——改革是否遭遇了“變通”,政策是否遭遇了“對策”?此外,既然事業單位帶有濃厚的行政依附色彩,就應該考慮以管理公務員的方法,確保公開公正,比如用人狀況完全公開,采取“誰簽字誰負責”等方式實現社會監督。總之,只有全套的、貨真價實的公開聘用改革,才能激活“以崗定薪”等其他各項措施的“內涵”,才能滿足國人的殷殷期待。(2010-2-9 畢詩成人民日報)
相關推薦:考試吧策劃:2010年國家公務員考試面試備考專題國家 |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蘇 |
安徽 | 浙江 | 山東 | 江西 | 福建 |
廣東 | 河北 | 湖南 | 廣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慶 | 云南 |
貴州 | 西藏 | 新疆 | 陜西 | 山西 |
寧夏 | 甘肅 | 青海 | 遼寧 | 吉林 |
黑龍江 | 內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