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商業銀行服務價格管理辦法》已修改完成,發布后將對促進銀行業規范發展起到重要指導作用。
銀監會銀行業消費者權益保護局于11月正式成立。新設立的銀行業消費者權益保護局主要職能包括制定銀行業金融機構消費者權益保護總體戰略、政策法規;協調推動建立并完善銀行業金融機構消費者服務、教育和保護機制,建立并完善投訴受理及相關處理的運行機制;組織開展銀行業金融機構消費者權益保護實施情況的監督檢查,依法糾正和處罰不當行為;統籌策劃、組織開展銀行業金融機構消費者宣傳教育工作等。
“要突出加強消費者保護。促進提高金融服務均等化水平,推動銀行沉下身子,深入基層服務‘三農’、服務小微、服務社區,拓寬金融服務覆蓋面,提高貸款的可獲得性。重點推進解決金融消費者反映比較突出的問題。”尚福林對下一步加強消費者保護工作作出部署。
積極推動新資本監管標準實施
今年6月份銀監會發布了《商業銀行資本管理辦法(試行)》,標志著國際監管新標準在我國由政策制定階段轉向落地實施階段。
《資本辦法》建立了統一配套的資本充足率監管體系,嚴格明確了資本定義,擴大了資本覆蓋風險范圍,強調科學分類、差異監管。
以落實《資本辦法》為契機,銀監會督促銀行業把外在的監管要求轉化為內生的機制要求,結合銀行戰略轉型和業務發展規劃,盡快制定資本充足率達標計劃和資本規劃。同時,按照《資本辦法》的要求,加快完善內部治理架構、風險管理機制與資本管理機制,制定與資本占用掛鉤的考核評價機制,并改造信息系統。
為推動和規范商業銀行開展資本工具創新,拓寬資本補充渠道,銀監會還于12月發布了《關于商業銀行資本工具創新的指導意見》。《指導意見》在《資本辦法》資本工具合格標準等相關規定的基礎上,進一步明確了非普通股新型資本工具的觸發條件和損失吸收機制。
新資本監管標準要求,系統重要性銀行和非系統重要性銀行資本充足率應達到11.5%和10.5%。三季度末,商業銀行資本充足率為13.03%。短期來看銀行資本管理達標壓力不大,但長遠來看,銀行業切實改善業務結構,走內涵式集約化發展道路,推動戰略轉型面臨急迫挑戰。
“銀監會將穩步推動新監管標準實施,推動銀行業發展轉型,努力構建更為穩健的銀行體系。”尚福林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