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公務員面試中綜合分析題比重很大,其中社會現象類試題多是社會熱點和國家的大政方針,這要求考生具備一定的政策理論水平;而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國考面試題目本源都來自于社會熱點事件,這就要求考生不僅要了解現實社會中的熱點事件和熱點問題,建議考生還要學會剖析熱點,吃透熱點。
如在2010年1月4日,由哈爾濱發往包頭的1814次列車行至烏蘭察布市商都縣時,被大雪圍困在山溝中,車上食品、飲用水等物資短缺。在被困23小時后,經過救援隊伍的搶險終于通車。這個熱點事件,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出現在2010年3月6日下午國家公務員考試重慶國稅面試題中。
而在2011年國考面試題中涉及的熱點更多,比如留守兒童、空巢老人、血荒、紅歌熱、網絡熱詞盛行、志愿者現象、廣州地鐵免費事件等等,大多數都是2010年下半年和2011年初發生的事件或關注較多的問題。
到2012年國考面試時,不僅很多出題背景是當年的熱點,比如農超對接、社區圖書館、人口普查、農民荒、微博打拐、沉默執法、狼爸虎媽、限娛令、搶鹽風波、拾金不昧獲獎勵等等,還出現直接以熱點簡稱設問的考題,如2012年3月1日國稅系統面試題“談談你對校長撐腰體的看法”。熱點重要性可見一斑。
從中我們感知到面試非常注重時效性的顯著特點,而掌握一些時政熱點,也有助于考生在答題的過程中提升理論高度,增強內容的豐富性。具體來說,考生應該做到:
一方面是對政策理論的儲備。考生可以多閱讀“十二五”規劃、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十七大報告以及在今年人民最關注的熱點民生問題,并要做到一學、二思、三用。只有這樣,考生在答題時才更有高度和深度,才能答出政策理論水平。
另一方面是對社會熱點的關注。多關注社會熱點事件及一些社會流行語,如“幸福感”等,考生在平時可以多瀏覽人民網、新華網、政府網等網站和人民日報、參考消息等報紙。尤其是新華網有個專欄是評論,其中包括正方和反方的評論,可為考生從多角度認識問題提供一些參考和借鑒。通過及時搜集和掌握最新的社會熱點,多加思考,勤加分析。這樣不僅能積累答題素材,充實答題內容,還可以培養公務員式的語感,產生認識上和能力上的質變。
另外,考生在素材準備時,還可以有意識地積累一些領導人語錄、名言警句、英雄模范人物事跡、典型案例,靈活運用于答題之中。對于應急管理類的題目,考生也可通過閱讀我國政府發布的系列應急措施和應急預案,學習典型應急事件的處理方式和原則,提高自己的應急應變能力。總之,通過多讀多看,培養公務員語感、擴展自己的知識面和思維,使自己在答題時有內容、有深度、有個性,不給考官模版化、套路化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