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題誤區】
在回答這道題時,考生容易出現以下幾個問題:
一是審題不清,答題偏離考查重心。有些考生一看到地鐵人滿為患,就開始為解決這個問題出謀劃策,錯將緩解交通壓力作為闡述核心;有些考生一看到免費、補貼,就大談特談政府應該如何為民眾提供福利、保障民生,錯將惠民政策作為闡述核心。這些都是審題錯誤,偏離了試題的考查要點,因為這道題應立足于政府行為和決策來展開分析。
二是立場偏頗,分析不夠全面。有些考生只看到政府惠民政策的好處,沒有分析政策“朝令夕改”的問題所在;或者雖提到了問題,卻一句帶過,沒有深入分析問題產生的原因及避免的對策。有些考生恰好相反,只評價地鐵免費政策施行四天就變的弊端和危害,卻沒能看到政府的出發點是好的,完全忽略政府的惠民舉措,以及出現問題后迅速調整的執行能力。這兩種答案都過于片面,難以取得高分。
三是條理混亂、邏輯不清、拖泥帶水。一會兒說地鐵免費好,一會兒說朝令夕改不對;一會兒說意義,一會兒說危害;一會兒說原因,一會兒說對策,讓考官摸不到頭腦,聽不出重點。建議考生遵循“是什么、為什么、怎么辦”的邏輯思路,在答題時進行有序的闡述。
四是主次不分,答題時總想面面俱到,“眉毛胡子一把抓”。雖然我們看問題要盡量全面,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堅持“兩點論”,但是考生要注意的是,我們所說的兩點論一定要與“重點論”相結合,答題要注意區分重點是談積極意義還是談教訓啟示。
【高分點撥】
考生在分析時要全面思考,善用辯證思維,注意到題中措施頒布的出發點是值得肯定的,體現了政府在創建服務型政府過程中所作出的努力;但是后期修正無疑又浪費了公共財政,暴露出決策前期缺乏科學評估,對實施效果及可能出現的問題沒有預見性。所以這道題屬于辯證類社會現象,應該客觀全面來評價。
為了將這道題分析透徹,建議考生既從宏觀上點題,陳述政府出臺這項便民舉措的背景,結合“服務型政府”來體現考生的答題高度和理論水平;又從微觀上具體分析這一事件,對其出發點表示肯定,但是類似“朝令夕改”舉動,說明地方政府決策的科學性和前瞻性有待提高。接著以此為出發點分別展開深入而充分的論證,并指出政府從此次事件中應得到哪些啟示,在今后決策及其他工作中如何提高公共服務水平。將“怎么看”和“怎么辦”結合起來回答,展現考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這樣的答案既全面又具體,既有理論性又有實踐性,必能獲得考官青睞。
綜合分析題要求考生能夠深刻分析問題,挖掘問題的本質,并聯系自身工作,進行重點闡述。希望廣大考生在備考的過程中能夠全面思考,善用辯證思維,靈活把握、科學備考。預祝諸位考生能夠順利通過政法干警面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