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是一篇文章的旗幟。一個能恰當反映材料精神實質的好題目,或整齊和諧、簡潔明快;或錯落有致、風趣生動;或詞句華美、文采斑斕,令人心生好感。一個好的文章題目必須旗幟鮮明、準確精當、內容豐富,很好的表明考生論述問題的立場和觀點,猶如一縷春風,給人清涼徜徉之感,不僅為文增色,還為文增添鮮活動力。下面,專家為考生介紹六種實用的擬題方法:
(一)概括材料主題
寫文章前肯定是先讀完材料和問題,在閱讀完材料和問題后,你就會明了整個申論材料的主題是什么,那么,圍繞申論材料主題,對其加以歸納概括,切合題意,就能擬制出標題。
示例:
2010年福建春季申論考了中國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問題。讀過全部材料后,首先可以明確的是材料圍繞文化創意產業而展開,從不同的方面論述了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問題,強調了創意對于文化產業的重要性;同時,最后一題也明確要求了“圍繞‘中國文化創意產業’,自選角度,自擬題目,寫一篇文章”。綜合材料與問題,我們便可以得出一個較為明確的方向,那就是文章定要圍繞文化創意產業展開論述,而通過材料反映出的主題,又可以確定文章要凸顯出創意之重來,如此可擬題為《以創意為突破口,實現文化的產業價值》。
(二)總結文章內容
先寫完文章,然后對文章內容進行歸納總結,得出精煉的標題。這種方法擬出來的標題非常切合文意,很少出現文題不符、偏題、跑題現象,適用于“喜歡先寫完文章內容,再回過頭去擬標題”的考生。
示例:
一篇“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主題的文章內容是這樣的:文章開篇介紹了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重要性和重要價值。第二段分析當前非物質文化遺產存在的一些問題,由此,引發出“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文章觀點。接下來,擬制幾條“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對策。最后,照應文章開頭、標題和觀點,總結全篇。
通過總結文章內容,可以擬制出如下標題:
①《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 構筑共有的精神家園》
②《讓保護“非遺”的火炬在掌心傳遞》
③《讓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不息 把文明的火種播撒大地》
點撥:標題緊扣文章內容和中心,將關鍵詞“非物質文化遺產”直接體現出來,擬制的切合文意,文采飛揚。
(三)化用熟語典故
諺語、詩詞典故、名言警句等熟語可以說是經過歷代驗證過的沉淀和精華,如能切合主題、文意,恰當地運用到申論標題中,會起到一鳴驚人的作用。
由于這些詞語都是固定詞組,也是漢語規范詞匯,其形式與意義都已固定,不可輕易改變其結構或使用環境,尤其在申論中要注意寫作的嚴肅性、規范性,運用時一般要整體運用、用其本意、用其在本來語境,以體現其通常意義,才會為人理解而不致引起歧義,影響評分。
示例:
①儉以立國,勤以興政
②人無信不立,政無信不興
③多用“看不見的手”,少用“看得見的手”
點撥:
前者化用格言,表明“儉可修身持家,亦可治國”的觀點,亦婉轉表明對反腐倡廉的提倡;第二個化用儒家名言,并以個人和政府(政治)作對比,突出政府誠信的重要性;后者活用價值規律的通俗說法,表明“發揮市場機制作用、減少政府對經濟活動干預”的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