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題誤區】
其一,有些考生回答應急應變類題目時不知所措,不知從何處下手;尤其是沒有工作經驗的應屆生,容易忽視很多問題,想不到解決問題的措施,答題不容易出彩,涉及群眾與暴力事件的敏感問題更不知如何處理。這樣不僅暴露出考生應變能力弱,也說明其心理素質差。
其二,有些考生在答題時忽略網絡傳播的快速性、即時性、擴散性,沒有及時處理網絡發帖可能帶來的巨大危害,就忙著去調查事件真相,這樣只能說明考生在互聯網時代背景下對網絡輿情的重視不夠、處理能力不足,在實際工作中很容易導致很多本來并不嚴重的網絡輿情問題不斷惡化,使政府工作處于被動局面。這一點考生在答題時尤其要注意。
其三,有的考生在回答時只能概括籠統的說出一種解決問題的方式,而題目中并沒有證實帖子反映的暴力事件屬實,也沒有對帖子是否帶來大規模的負面言論進行說明,因此考生完全可以假設幾種可能性,使得答案更加豐滿,同時體現出考生縝密嚴謹的分析能力。
【高分點撥】
其一,對于不知道從何處下手答題的考生,可以參考借鑒政府部門做法。一般考生很少會有解決類似事件的親身經歷,這時更應設身處地思考,回憶平時見過或聽過的政府應對案例,在實際工作中出現這種情況政府機關一般是如何處理的,然后順藤摸瓜地往下回答。
其二,答題中體現對網絡輿論的高度重視和慎重處理,采用有效手段在帖子大規模擴散前盡量消除其負面影響。在控制和引導好網絡輿情以后、再以公開公正的原則、以調查為主的方式查明真相,處理問題,維護單位的良好形象和群眾的利益。
其三,善于運用層層假設法,具體情況具體分析,將答案充實豐滿。比如假設帖子剛剛發布,影響不大,我們該如何處理;假設帖子已經擴散,引起網民議論,我們又該怎么辦;假設帖子中所說屬實,的確有公務員和群眾發生暴力事件,我們該如何應對;假設帖子的信息虛假,我們又該如何處理謠言,澄清誤會來挽回影響等等。每一項假設都有妥善的措施來化解,這樣不僅體現考生思考全面、分析慎密,也體現了考生的應變能力和高效執行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