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點背景
“打造生態宜居城市,必須加快推進產業轉型升級。”市發改委主任張志強代表介紹:“今年,天津要繼續強化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完成32座供熱燃煤鍋爐改燃,加快推進東北郊熱電廠二期、陳熱煤改氣搬遷一套機組投產。啟動植物園、動物園建設,新增綠地1200萬平方米,全年植樹造林17萬畝!彼ㄗh制定生態和資源環境承載力上限,以此來確定能源、污染物排放、建設用地等控制性指標。
美麗中國要通過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這樣一個重大舉措來實現,涉及到方方面面的目標。核心問題是要正確處理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關系,要盡快改變目前現實生活中存在的重經濟增長、輕環境保護,環境保護滯后于經濟增長,以及單純依靠行政手段來保護環境的傾向。要真正使環境保護融入經濟發展之中,成為應有之意。離開經濟發展講環保,是緣木求魚;離開環保談發展經濟,是竭澤而漁。
熱點解析
十七大報告首次提出生態文明建設之后,各地加快了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步伐。
人們意識到,讓人民群眾過“一手拎著錢袋子、一手提著藥罐子”的日子不是真正的小康社會;一些過去污染嚴重的城市,提出要打造藍天白云之城、青山綠水之城;一些干部在招商引資過程中,也能自覺擯棄污染項目和落后產能,堅決提出不要污染的GDP。針對扭轉生態惡化局面的調整產業結構、關停污染企業、淘汰落后產能、加大造林綠化力度、修復山水生態等一系列政策措施,也在各地加緊落實。
推進生態文明建設,須在法治框架下實現。生態文明建設必須在法治的框架下實現。多年的實踐讓各地更加深刻地認識到,生態文明建設涉及多個部門,是系統工程,需要加強頂層設計和整體規劃。
各級黨委政府要切實轉變發展觀念。不斷總結過去生態建設的經驗教訓,采取更加果敢和有力的措施,同時在考核辦法、獎懲機制等方面進一步加強生態文明制度建設,確保生態文明建設貫穿到執政理念和實踐中。
管理機制模式亟待健全,制度建設任重道遠。近年來,各地紛紛夯實生態文明制度基礎。但是,對照建設美麗中國要求,管理制度建設之路仍然任重道遠。建立健全生態補償機制,成為代表們的普遍共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