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是我們黨在新的時代條件下率領全國各族人民進行的新的偉大革命,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抉擇。以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為標志,我國的改革開放踏了上新的征程,將在新的歷史起點上譜寫新篇章。
《決定》對民生問題的關注度是最高的,著筆最多最重
十八屆三中全會的《決定》在關于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導思想和總目標中指出:“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方向,以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增進人民福祉為出發點和落腳點,進一步解放思想、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解放和增強社會活力,堅決破除各方面體制機制弊端,努力開拓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更加廣闊的前景。”“讓一切勞動、知識、技術、管理、資本的活力競相迸發,讓一切創造社會財富的源泉充分涌流,讓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笨梢,全面深化改革新藍圖的一大特點是突出民生。
經歷了35年的改革開放,我國基本上解決了物資短缺,老百姓的物質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但教育、醫療、社會保障等公共產品的短缺成為社會發展的新矛盾,而城鄉二元結構關系更導致了一系列起點不公平的問題。在新一輪全面深化改革中,必須直面三大關口的考驗,即“發展與轉型”關(兩者如何找到最佳平衡點)、“政府與市場”關(兩者如何劃清邊界)、“公平與正義”關(兩者如何實現),最終讓改革紅利惠及全體人民,使公平正義成為“最大公約數”!稕Q定》論及的許多改革內容,都有助于加速社會公平正義實現。在15個方面的改革中,有9個方面與民生問題直接相關,其余6個方面的內容與民生問題也是緊密相連?梢哉f,《決定》對民生問題的關注度是最高的,著筆最多最重。
如何讓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
通過新一輪全面深化改革,讓經濟社會發展的成果更多更好體現公平正義原則惠及廣大人民群眾。如何達到這一目標呢?十八屆三中全會指明了方向和路徑。《決定》指出:“實現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必須加快社會事業改革,解決好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努力為社會提供多樣化服務,更好滿足人民需求”。為了解決好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需要做些什么事情呢?
改革收入分配制度,促進共同富裕。財富分配不公引發的貧富差距問題已成為影響社會穩定的一大隱患。收入分配改革在實現社會公平中起著重要作用。為了建立公平合理的分配制度,我們必須打破固有的利益格局,目前利益固化的現象比較明顯,各種既得利益集團(或群體)往往結成牢固的“藩籬”,成為全面深化改革的主要障礙。如不清除,發展成果惠及全體人民只能是一句空話。
加快完善現代市場體系,營造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市場環境。有了完善的現代市場體系,才能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有一個牢靠的基礎,才能清除市場壁壘,提高資源配置的效率和公平性。
創新社會領域制度,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只有社會領域制度的改革、創新,才能加快形成科學有效的社會治理體制,確保社會既充滿活力又和諧有序,通過改革就業、創業、教育、醫療等領域的體制機制,使改革成果公平惠及全體人民具有可靠的保障。
建立科學的財稅體制。財政是國家治理的基礎和重要支柱,科學的財稅體制是優化資源配置、維護市場統一、促進社會公平、實現國家長治久安的制度保障。有了科學的財稅體制,才能很好發揮中央和地方兩個積極性,“讓一切創造社會財富的源泉充分涌流”。
建立科學的生態文明體制,用制度保護生態環境,F在廣大人民群眾對環境質量的要求越來越高,環保已成為重要的民生問題。要健全自然資源資產產權制度和用途管制制度,劃定生態保護紅線,實行資源有償使用制度和生態補償制度,改革生態環境保護管理體制。
加快改變城鄉二元結構的進程,形成以工促農、以城帶鄉、工農互惠、城鄉一體的新型工農城鄉關系。只有這樣,才能保證“廣大農民平等參與現代化進程、共同分享現代化成果”。這里的關鍵是“賦予農民更多財產權利,推進城鄉要素平等交換和公共資源均衡配置,完善城鎮化健康發展體制機制”。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