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點概述
最近國家儲備庫頻發火災,給國家帶來了巨大損失。
2013年7月1日中儲棉山西侯馬代儲庫發生火災。中儲棉侯馬代儲庫共有10座棉庫,庫存約3.6萬噸棉花,其中露天垛堆放約1.7萬噸。火情由露天垛堆而起,波及4座棉庫,過火面積約1.05萬平方米,初步估計,損失約有2.46萬噸,損失3億元。報道說是因火勢、風勢大,基本燃燒殆盡。
為什么起火?中儲棉的工作人員稱是雷雨天雷擊所致。可憐這些棉花,無端端的就被雷劈了。不過雷雨天有雷也應該有雨吧?就算起火不會被雨給澆滅?還是這天氣是光打雷不下雨。可是即便天公不來滅火,難道就沒有人工滅火的措施或者手段嗎?起火當天火大風大,使火勢難以控制,可有人查了7月1日當天侯馬的天氣狀況,明明當天的天氣是微風。
事實上,有關報道就層質疑道,為什么棉花要露天堆放?你說雷擊導致起火,難道沒有避雷措施?好吧,避雷措施是有的,當地防雷辦曾去檢查過,可是棉花垛堆得比避雷針還高,為什么不整改?消防水池離著火地點1公里遠,消防栓無法使用,重大的消防漏洞比比皆是,不被雷劈真是天理難容啊!
2013年5月31日13時17分許,位于大慶市林甸縣花園鎮境內的中儲糧黑龍江林甸直屬庫發生火災。經當地公安消防部門全力撲救,現場明火于1日9時許已全部被撲滅。消防部門通過詢問大量現場目擊證人以及勘査火災現場,在排除放火的可能后,首先確定起火部位位于12號堆垛南側,在起火部位提取的糧食輸送機的配電箱送經公安部沈陽火災物證鑒定中心進行鑒定,結合鑒定結論,確定導線短路打火引發了火災。
相關評論
@新華網評:兩起中央儲備庫火災事故,一起燒掉糧食4.7萬噸,一起燒掉棉花2.46萬噸,損失之嚴重讓人痛惜,但更讓我們反思,中儲糧大火,中儲棉有沒有反思和采取措施預防?如今中儲糧和中儲棉均被燒,其它糧庫是否該汲取一下教訓,從思想上、制度上、管理上、措施上,將消防安全工作放在首位,做到防患于未然?!
@國家糧食局指出,這起事故反映出個別企業對安全生產工作不重視,崗位責任不落實,防范措施不到位,亟須采取切實措施嚴格整改。當前東北地區露天存糧較多,安全儲存難度較大,各地逐漸入夏,氣溫日益上升,加上汛期已至,夏糧收購在即,糧食行業安全生產形勢嚴峻、任務繁重。各地糧食行政管理部門要按屬地原則,切實履行好行業主管職責,加強監管督導。特別是中國儲備糧管理總公司,必須采取有力措施,徹底扭轉近年來事故多發頻發的局面。各地糧食企業都要進一步落實安全生產主體責任,尤其是企業主要負責人要切實擔負起第一責任人的責任,嚴格安全事故責任追究。
通知說,消防安全歷來是糧食行業安全生產工作的重點,露天儲糧消防安全更是重中之重。結合夏糧收購的前期準備,各地各有關企業要立即開展隱患排查工作,確保收購安全和儲糧安全。
@《21世紀經濟報道》:近日,國家糧食局發布緊急通知,要求糧食儲備機構做好糧食安全生產的相關工作。通知特別點名中儲糧,要求其必須采取有力措施,徹底扭轉近年來事故多發頻發的局面。中國人民大學農村與農業發展學院副院長鄭風田稱,中儲糧本身已經享受到了國家給予政策性補貼的優惠和利益,現在又想通過經營活動來牟利,等于兩邊便宜都占到了。結果它也跟著其他市場上的糧食企業一樣,進入搶糧大軍,從而助漲糧價惡性上漲。
@新華網評:發生在5月31日的黑龍江省中儲糧林甸直屬庫火災事故,不僅造成了過火糧食4.7萬噸的重大損失,更給糧庫安全管理敲響了警鐘。隨著事件深入,相關信息不斷曝光,與中儲糧有關的負面信息不絕于耳。
其一,早在5月初國家審計署公布了對中儲糧的審計報告,報告指出中儲糧在會計核算和財務管理、執行國家政策、重大經濟決策事項、內部管理等方面存在重大問題,以及2011年中儲糧總公司財務部未經內部審批,在北京農村商業銀行等13家商業銀行開立定期存單,累計資金84.4億元等重大資金使用違規問題。這還不包括“某地副省級官員落馬,揭出來的當年糧庫儲備糧弄虛作假事件”再一次被媒體和公眾“翻開”了舊賬。其二,火災之后曝光和披露出來的中儲糧等糧食儲備機構存在糧食儲備和經營業務不分,以及將糧食儲備業務分包出去收取利益的行為。其三,上述專家指出的中儲糧進入糧食市場,惡意搶糧助推糧價惡性上漲問題。這些問題和現象并不是因為火災才發生的,而是早在火災之前就廣泛存在,但未能引起社會公眾高度關注。
那么,針對因為火災而再一次被關注、再也無法掩蓋的中儲糧相關問題,應該來一次痛定思痛的反思,也應將此次“火災事故”當成徹底整改的契機。尤其要解決隱藏在陰暗角落的糧食收購“黑幕”——惡意收購助長糧價上漲問題。一般而言,國有糧食儲備機構起到的是穩定糧食市場和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目的。國有糧庫或糧儲機構的設置,一是在于“保農民利益”,其收購糧食的出發點在于保障種糧戶積極性,在糧食過度低價的時候進入市場收購,“應收盡收”;二是在于特殊情況下糧食市場價格出現暴漲之時,推出部分平價糧以穩定市場、打擊囤積居奇。而中儲糧卻反其道行之,在糧食歉收、糧價高漲期間,跟其他市場上的糧食企業一樣,進入搶糧大軍,顯然與國家糧儲機構職責背道而馳。
通過“低收高賣”,多年以來中儲糧究竟怎樣影響了市場?在影響和干預市場過程中,其本級以及下級分公司為此獲取了多少非法暴利?這些暴利的流向等等,都有必要予以徹查,并徹底和真正追究相關決策者的責任。時下,根據中央巡視工作的統一部署,中央第一巡視組已進駐中儲糧總公司開展巡視工作。此前,習近平總書記對巡視工作作出了重要指示,要求中央巡視組落實監督責任,敢于碰硬,發揮震懾力,遏制腐敗現象蔓延的勢頭。中央巡視組在中儲糧巡視期間,能不能有所作為飽含公眾期待,中央巡視組肩負打“老虎”揪“蒼蠅”的重任,真誠期望對中儲糧“問題”的徹查,不應止于火災事故的原因。
模擬題
近期中儲糧、中儲棉連續發生火災,造成了巨大損失,成為了一時輿論的焦點。對于這些事故你怎么看?
參考解析
「題型」社會現象。
「解題思路」現象的概述之外,一般重點是其危害、原因和對策。其中危害、原因、對策的分析一般可用主體分析法,即就此(類)事件所涉及到的社會群體進行分析。
對于此題,還應稍微注意一下評論的分寸,不要過于偏激。
「參考答案要點」中儲糧、中儲棉火災頻發,是安全生產事件,但是因為所涉企業和物資的敏感性,其性質尤其嚴重,社會影響也尤其巨大,值得深刻反思,更需要切實有力應對。
這些事件后果確實嚴重。第一,涉及損失金額特別巨大,都造成了數億元損失;第二,這些都是國家戰略儲備資源,這些火災不由讓我們擔心整個中儲系統的安全性,所謂一葉落而知秋,我們擔心的是整個中儲系統的安全性;第三,現在中儲系統頻繁爆出一些丑聞,更讓中儲系統乃至相關國家單位形象受損。
這些事件的原因,或許有客觀、偶然性因素,但是從根本上、總體上,應該就是安全生產管理出了嚴重問題。具體說來:第一,從上到下,安全生產思想認識不到位;第二,安全生產管理混亂。包括其一,現場管理混亂;其二,作業人員作業不規范;其三,消防設施不足;其四,火災應對處理不當。第三,火災發生后,責任追究不夠堅決、嚴肅、有力,從而起不到震懾效果,無法懲前毖后,而是出現了“好了傷疤忘了疼”。
要想解決此問題,讓此類事件盡可能不再發生,就必須狠抓管理。第一,應該強化問責機制,尤其是高級領導的問責機制,才能讓此問題得到根本重視。第二,必須加強安全制度建設,對于當前安全制度、安全制度執行情況進行系統嚴密的檢查、督導和培訓。第三,必須嚴查安全生產設施設備、消防設施設備上的漏洞,如果有相關漏洞、欠賬必須補上。第四,還要注意中儲系統的公關維護,發生問題后,要積極認錯、解決,而不是捂著遮著,導致公關形象更加受損。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