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機關及其直屬機構2013年度考試錄用公務員公共科目筆試《考試大綱》已公布,其中《申論》大綱分別對省級以上(含副省級)綜合管理類職位和市(地)以下綜合管理類和行政執法類職位的兩類考試做出了扼要說明。與去年相比,一字不差。其中,《大綱》第四部分“申論介紹”指出了申論試卷的構成:
申論試卷由注意事項、給定資料和作答要求三部分組成。
【針對“給定資料”,專家認為“以德為先”是根本】
德是一個古典政治家最核心的觀念,一個被現代政治學和政治哲學拋棄的觀念,中國共產黨能夠重視德,是對古典的尊重。胡錦濤同志在中國共產黨成立90周年的大會上指出任用干部要堅持把干部的德放在首要位置,形成以德修身、以德服眾、以德領才、以德潤才、德才兼備的用人導向。還特別指出“不讓老實人吃虧”。根據胡總書記的精神,國家有關部門明確指出,公務員招考將加大對道德的考查。古希臘哲學家蘇格拉底曾經質疑美德是否可教,很多人也在質疑,美德是可以被考查的嗎?胡錦濤同志說的老實人,類似于孔老夫子說的“剛毅木訥近仁”之人,這些人往往都是不太會考試的。公務員考試要考查德似乎是一個注定完成不了的任務,一些學者也提出了質疑。
公務員考試真的不能考查德嗎?不是。不僅可以考,還可以考得很自然,考得很有效,考得很全面。專家發現在申論命題中對德的考查主要以三種形式出現。
第一,通過申論話題宣傳道德。通過選擇一些和精神文明及道德有關的話題,可以起到一種社會宣傳的效果。這類話題目前在國家考試中出現得比較少,一些地方考試則非常喜歡考。如上海市2011年申論考試的話題就是勤政廉政,2010年政法干警考試考查了公車私用。很多地方考試專門考查政府亂收費、產業化執法等問題,都是對德的考查。
第二,通過申論材料體現道德。首先是通過選擇一些敢講真話、實話,敢于針砭時弊的材料來傳播道德。這一點在近幾年的國家考試材料中都有體現,在2011年國家副省級考試材料中就有一段批評現有的治黃政策:
水利專家王化云同志在其回憶錄《我的治河實踐》中辛酸地嘆道:“黃河不可能變清……黃河也不需要變清。未來黃河的治理與開發,我認為應該建立在黃河不清的基礎上!
類似的例子還有很多,如2008年國家考試中有很大一部分材料都是質疑三峽工程的。敢于站在客觀公正的立場對國家的政策進行批評,這本身就是有德的體現。
第三,通過申論問題考查道德。這些題目要求考生對一些事情的是非對錯進行判斷,要求考生敢于對政府、專家進行批評和質疑?上б恍┛忌凇安荒芘u政府和領導的錯誤”這種觀念的引導下,昧著良心答題,既敗壞了自己,也敗壞了社會,還不能取得很好的成績。
例題: 閱讀“給定材料”,以“堅持勤政廉政,促進和諧發展”為主體寫一篇議論文。(40分)
要求:(1)參考給定資料,自選角度,自擬題目。
(2)觀點明確,聯系實際,分析具體,條理清楚,語言流暢。
(3)總字數800—1000字。
參考范文:
庸懶比貪腐更可怕
——庸懶的三宗罪
有兩種壞醫生,一種是庸醫,一種是貪醫。庸醫要命,貪醫要錢。如果貪醫只是要錢不要命,能夠治好病人,那貪醫比庸醫是要好得多的。為官也是如此,庸官往往比貪官更可惡,造成的危害更大。
有史為證,清末的李鴻章、盛宣懷等人雖都是大貪官,但是他們做的事情多,搞軍事,修學校,建鐵路……與此相對的是當時的很多“清流”,他們不貪污,只罵人。無論是興建鐵路還是開礦,無論是辦銀行還是興學堂,他們都用一張嘴和一支筆極力阻止。前者是勤政的貪官,后者是清廉的庸官、懶官。從歷史的角度看,前者是推動歷史進步的功臣,后者是阻礙國家發展的罪人。這樣對比并不是想為李鴻章之流的貪腐做辯護,而是要強調作為官員勤政的重要性。在很多時候,官員勤政比廉潔更重要。
——貽誤發展機會、阻礙社會進步是庸官、懶官的第一宗罪。
隨著國家治理腐敗的力度加大,很多官員都把不貪污作為對自己的最高要求。這個邏輯很簡單:很多人都在貪污,我不貪污已經比很多人都要好了,所以不貪污的官就是好官。然而我們都知道,官員手中有很大的權力,是掌握很多資源的,很多事情沒有政府是辦不成的。如果所有的官員都尸位素餐,都抱著不求有功,但求無過的態度,社會如何才能進步,國家還怎么可能發展?慵懶不僅有罪,而且有大罪,是歷史和人民的罪人!朱镕基先生在擔任上海市市長時就說:我不是促成上海發展的功臣,就是貽誤上海發展機會的歷史罪人。在其位,謀其政,我們的官員一定要有責任意識,權力有多大,責任就有多大。同時我們應該把官員是否做事,是否做好事作為考核的最重要的內容之一。
——簡單粗暴、胡作非為是庸官、懶官的第二宗罪。
懶官做事情往往不動腦子,好逸惡勞,頭腦簡單。這些東西往往和野蠻、暴力聯系在一起。好比一個開鎖匠,不能把門打開怎么辦?砸!治理不好小攤販怎么辦?打!不能說服群眾拆遷怎么辦?攆!和群眾溝通不順暢怎么辦?罵!為了不發生狗咬人的事件怎么辦?把狗全部打死!按照這樣的邏輯是不是為了不發生火災我們就不要用火,為了不發生交通事故機動車就不能上路呢?動不動就威脅群眾,動不動就選擇肢體語言,動不動就打官腔、說牛話……這些都是懶惰、缺少政治智慧的表現。我們要努力加強黨風勤政建設,加強學習,大力提高知識水平,努力增長政治智慧,全面提高執政能力。
——欺上瞞下、投機取巧是庸官、懶官的第三宗罪。
庸官、懶官不做事,也做不好事。但是做官又必須上向上級交代,下向人民交代。怎么辦?將小事情說成大事情,將有事情說成沒有事情,將麻煩事情說成簡單事情……總之,騙、哄就成了必然的選擇。這需要我們加大對官員的監督力度,要通過建立完善的內部監督機制,建立健全問責制度,發動群眾,利用媒體來對官員進行全方位的監督,堅決杜絕欺瞞行為。
我們一定要高度重視庸懶的危害性,要像重視腐敗問題一樣重視庸懶的問題。庸懶既是能力的問題,也是品德的問題。要努力把對庸懶的治理作為提升官員能力、培養官員品格的契機,選拔出德才兼備的官員,全面提升黨的執政能力。
熱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