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之依
當前,民生問題已經成為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它事關國家發展大計,事關人民幸福安康!笆濉睍r期是我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人民群眾對衣食住行、就業、養老、教育、醫療衛生等方面的要求會更高。事實上,社會保障與人民的幸福安康息息相關,是真正的民生之依。
◆評析:文章在第一段以精煉的語言闡釋了文章標題的兩個關鍵點──“民生”和“依靠”,明確指出社會保障就是民生之依,點明了主題。
首先,社會保障是群眾生活的“安全網”,它能夠確保人民群眾在年老、失業、患病、工傷、生育時的基本收入和基本醫療不受影響。其次,社會保障是收入分配的“平衡器”,它能夠充分發揮收入再分配的功能,調節中高收入群體的部分收入,提高低收入群體的保障標準,適當縮小不同社會成員之間的收入差距,實現社會公平。再次,社會保障是國民福利的“助推器”,它能夠為廣大群眾提供更完善的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從而使人們盡可能充分地享受經濟和社會發展成果,不斷提高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質量。
◆評析:本段將社會保障比作“安全網”、“平衡器”和“助推器”,從三個方面談了社會保障的重大意義!笆紫,其次,再次”的表述方法使文段條理清晰。
黨的十七屆五中全會提出,“十二五”時期要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健全覆蓋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障體系。這就為我們今后大力發展作為民生之依的社會保障事業指明了方向。我們必須堅持“廣覆蓋、;、多層次、可持續”的方針,完善相關法律法規,擴大社會保障覆蓋范圍,逐步提高社會保障標準。
◆評析:本段引用黨的十七屆五中全會提出的社會保障政策和“廣覆蓋、保基本、多層次、可持續”的方針作為理論論據,增強了理論性和說明力。同時,提出了完善法律法規、擴大覆蓋范圍、提高保障標準三項對策。
發展社會保障事業,必須完善社會保障制度法律法規。《社會保險法》已經出臺,應盡快制定相關的實施細則,以解決實施過程中面臨的新問題。同時,應制定社會救助、公益慈善、社會保障基金管理等方面的法律法規,規范企業行為和政府的社會保障工作,為社會保障事業的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法律支撐。
發展社會保障事業,必須逐步擴大社會保障覆蓋范圍。覆蓋面大小是反映社會保障制度可及性和有效性的首要指標。我們要適應人口老齡化、就業方式多樣化、地區快速城鎮化的特點,完善現有的社會保障制度,有計劃地把應該被納入而尚未被納入的社會群體切實納入進來,真正實現“應保盡!。
發展社會保障事業,必須逐步提高社會保障待遇標準。在“十二五”時期,我們要進一步加大公共財政對社會保障的投入,提高社會保障待遇水平,使人民群眾切實分享經濟社會發展成果。但是,我國人口多、底子薄、差別大,提高社會保障水平必須堅持“;尽钡姆结,積極而為,量力而行,逐步提高保障待遇。
◆評析:以上三段內容分別對應提出的三項對策,每段都以統一的句式作為中心句,條理清晰,對策合理。
社會保障工作直接關系到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是民生之依、民生之福。發展社會保障事業雖然過程漫長、工作復雜,短期內看不到政績,但卻是一項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偉大事業。我們必須堅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為工作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加快社會保障事業的發展,切實增強人民生活幸福感,促進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的順利實現。
◆評析:結尾再次重申社會保障工作是民生之依,強調必須加快社會保障事業的發展。
◆點津:這是2011年浙江省公務員考試的一篇真題范文,它在結構上和寫作角度上,都是較為常規的,比較容易掌握。但同樣是采用這種寫作方法,這篇文章之所以能夠作為范文,是因為它在內容上對問題認識深刻。因此,寫作申論文章應當重視內容。
更多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