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改變后天命運,就必須調整優化產業結構,提高服務業比重,大力發展文化創意產業、生產服務業等知識密集型、低碳排放量的新興產業;提高準入門檻,嚴格執行節能減排標準,加大環保執法力度,逐步淘汰高能耗產業。要改變后天命運,就必須強化政策導向和資金扶持,運用低碳技術改造傳統產業,降低能耗和碳排放水平,變“高能耗、高污染、低效益”的舊面貌為節能、環保、高效的新形象。要改變后天命運,就必須積極發展太陽能光伏等新能源產業,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依靠科技創新掀起一場綠色產業革命,激發經濟增長的內生動力,推動經濟更好更快地發展。要改變后天命運,就必須大力倡導低碳生活的理念,引導居民轉變生活方式和消費模式,重拾節約傳統,少乘一次車、少用一度電,調低空調的功率,過親近自然的綠色生活,一同擁抱一個更加低碳的時代。
后天的英語表示是The day after tomorrow——明天的明天是后天。后天留給我們的時間不多了。如果我們加快低碳轉型,一個低碳的今天定能迎來一個明媚的后天;如果我們無法順應低碳時代的要求,不改變高能耗的行為模式,后天對我們的拷問注定將成為一道無從破解的難題。
【點睛論點】
本篇提出論點的形式很新穎。首先以電影《后天》中的畫面引入,進而就此提出本文的論點:“人類最終將有怎樣的未來?災難性的‘后天’與人類的今天有怎樣的關系?人類該用怎樣的行為去影響‘后天’?”但這個論點不是結論,而是通過提問讓讀者了解自己的論點。緊接著用我國自然災害頻繁和能源消耗、碳排放量過高的具體情況來論證延續今天的的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嚴重后果,繼而正面指出文章的總論點也是解決當前這種狀況的方式,即:唯一的出路在于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走低碳化的發展道路。最后,文章又進一步論述了如何走低碳化的道路,結尾指出走低碳化道路的意義,對論點進行了升華,令整篇文章非常豐滿。
【妙言雋語】
1.人們在今天就已不得不接受后天的拷問:人類最終將有怎樣的未來?災難性的“后天”與人類的今天有怎樣的關系?人類該用怎樣的行為去影響“后天”?
2.后天源于今天,后天的災難是今天行為的結果;后天代表生存與發展的危機,拷問我們,迫使我們檢點今天的經濟發展模式與生活方式。
3.如果我們加快低碳轉型,一個低碳的今天定能迎來一個明媚的后天;如果我們無法順應低碳時代的要求,不改變高能耗的行為模式,后天對我們的拷問注定將成為一道無從破解的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