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觀點】
(1)發生這類問題,主要原因在于,迄今為止,我國沒有建立對消毒餐具生產的行業標準,這直接造成了生產和管理上的無序操作。山東公務員網老師認為,應該從“行業自律”與“加大執法力度”兩方面出發,加強行業內部及外部的監管力度。首先,應該倡導餐飲企業盡量減少外購餐具,減少可能造成污染的中間環節。其次,對于那些沒條件自己消毒的小餐廳、大排檔等,有關部門要加強監管。再次,針對餐具消毒企業,應該建立全國統一的強制執行標準,對違規企業加大處罰力度。最后,應該提升這類企業的準入門檻。
(2)餐具消毒企業罔顧民眾飲食安全,是社會責任的缺失。事實證明,在利潤最大化受到頂禮膜拜的現實生態之下,靠企業自身主動堅守起碼的社會良知并承擔起應有的社會責任有相當的局限,必須依靠政府職能部門的嚴格監管。監管的缺失,是違法違規企業存在的肥沃土壤。“正規”餐具消毒企業帶“毒”生產,再次證明了目前,一些管理部門,所謂的“管理”,除了發證,接下來的管理往往只是證照年審,而年審也只是蓋印、收錢“兩下子”了事,對企業作業現場衛生狀況往往“不聞不問”。從這個角度看,確實應該實實在在地加大監管力度了。
(3)問題的關鍵在于,2010年5月11日,我國才由衛生部頒行的《餐飲具集中消毒單位衛生監督規范》。在專門性規章出臺之前,并非“完全無法可依”。況且,立法從來都是滯后于現實生活的,在專門性立法之前,《消毒管理辦法》、《消毒服務機構衛生規范》、《食(飲)具消毒衛生標準》等既有規章完全可以被作為行業監管的基本依據。而職能部門日常監管的“不作為”或者“不積極作為”,其實是導致這一“杯具亂象”的重要原因之一。
(4)坦然而言,在看到這個新聞時,山東公務員網老師真的很感慨,雖然那些“齷齪的場景”讓人很倒胃口(幾乎可以確定,再也不敢用了),但是看到這些畫面和報道,還是有一絲的欣慰。真的很感謝相關媒體的曝光,保障了我們大眾的知情權。其實,食品安全問題由媒體曝光,而不是由政府職能部門來曬,這是相當尷尬的一件事情。因為媒體的力量有限,他們只能曝光“部分問題”。這就很容易讓公眾產生焦慮心理,因為我們根本沒辦法知道問題有多嚴重。
當然,我們不能說職能部門就沒做執法監管工作。媒體經常會傳來捷報,又有多少家問題餐館與生產廠家被執法部門查處,我們的衛生、食監等部門也會定期曝光一些黑心企業名單。但問題在于,作為納稅人的我們,大家還想知道那些更全面、更準確的信息。 因此,山東公務員網的老師認為我們所需要寄望的,一是監管部門要加大監督力度和透明度,另一個則是希望新聞從業者們,更多地“辛苦”下“基層”,挖掘更多 “大眾未知”的信息。目前,新聞工作者們的“勤奮”和“勇氣”,值得我們稱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