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示例】
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關系,歸根到底是人與自然的關系。解決環境問題,其本質就是一個如何處理好人與自然、人與人、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關系問題。努力建立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現代文明,是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這一矛盾運動和對立統一規律的客觀反映。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環境保護工作也取得了很大成就。盡管中央把環境與資源保護作為基本國策之一,但環境保護形勢仍然十分嚴竣,工業污染物排放總量大的問題還未徹底解決,城市生活污染和農村面臨污染問題又接踵而來,生態環境惡化的趨勢還未得到有效的遏制。
我國是發展中國家,解決環保問題歸根到底要靠發展。我國要消除貧困,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就必須毫不動搖地把發展經濟放在首位。無論是社會生產力的提高,綜合國力的增強,人民生活水平和人口素質的提高,還是資源的有效利用,環境和生態的保護,都有賴于經濟的發展。但是,經濟發展不能以犧牲環境為代價,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路子。因此,正確處理好經濟發展同環境保護的關系,走可持續發展之路,保持經濟、社會和環境協調發展,是我國實現現代化建設的戰略方針。
把環境保護作為決策的重要環節,從源頭落實環保基本國策。環保從源頭抓起,牢牢樹立科學發展觀念,轉變把環境因素置于決策之外的決策模式,實行環境與發展綜合決策。同時,必須樹立正確的政績觀。要把環境保護納入各級政府的政績考核,改變以犧牲長遠利益換來短期效益的政績觀。
把環境保護作為生產和消費過程中的重要環節,大力發展循環經濟。解決我國經濟高速增長與生態環境日益惡化這一矛盾,根本出路是轉變經濟增長方式,走新型工業化道路,積極推動發展循環經濟,實現經濟與環境“雙贏”。要從企業內部循環的角度,大力發展生態工藝,推行清潔生產;從企業之間的循環角度,大力發展生態工業鏈園區;從社會整體循環的角度,大力發展綠色消費市場和資源回收產業,優化產業結構。
把環境保護作為現代城市管理中的重要環節,堅決落實環境保護的責任制度。一是打破條塊分割管理體制,建立健全跨部門、跨行業、跨地區的環境管理綜合決策機制。二是強化各項行之有效的環境管理制度的落實,包括環境保護規劃制度、環境影響評價制度、污染源限期治理制度等。三是強化環境監督管理。依法加大對環境違法行為的處罰力度,解決違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執法成本更高的問題。
當今,綠色經濟、循環經濟成為新世紀的標志,如何協調環境與經濟的關系,建設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現代文明是堅持實現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的關鍵。保護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用環保促進經濟結構調整已成為經濟發展的必然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