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成為了史上大學生最難就業年,當前及今后我國面臨的就業形勢將更加復雜。
據研究,“十二五”時期,新進入市場的勞動力平均每年為1500萬以上,加上每年結轉的近1000萬城鎮登記失業人員,城鎮每年需要安排就業的人數將保持在2500萬以上,還有相當數量的農業富余勞動力需要轉移就業,總量壓力依然很大。與此同時,在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過程中,產業升級、科技進步和管理創新對勞動者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勞動者技能與崗位需求不相適應、勞動力供給與企業用工需求不相匹配的結構性矛盾將十分突出,企業“招工難”與勞動者“就業難”現象將并存。上述復雜情況的存在,決定了我們促就業的任務更加繁重。
另外從經濟發展看,投資和出口的拉動作用已經減弱,促進國內消費成為經濟持續穩定發展的必然途徑。而促進消費的根本出路,就是促進勞動者就業,增加勞動者收入。
所以,中央提出實施就業優先戰略,就是要將促進就業與經濟社會發展相結合。將促進就業放在經濟社會發展的優先位置,作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頭等大事,依靠經濟發展帶動就業增長,以擴大就業來促進經濟持續發展,為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提供有力保證。
為此,應重點做好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一是要更加注重選擇有利于擴大就業的經濟社會發展戰略,形成經濟發展與擴大就業良性互動的長效機制。在總體布局上,在保持經濟健康發展的同時,注重發展有利于增加就業的產業和領域;在要素投入上,更加注重通過人力資源的充分開發利用來促進經濟增長;在目標導向上,切實把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過程變成促進就業持續擴大的過程,把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過程轉變為就業拉動力不斷提高的過程,把促進城鄉發展一體化的過程轉變為統籌城鄉就業的過程。
二是實施更加積極的就業政策,形成促進就業的綜合性經濟政策體系。實行更加有利于促進就業的財政保障政策,公共財政向符合國家產業政策導向的小型微型企業和勞動密集型產業傾斜:實行更加有利于促進就業的稅收優惠政策,充分發揮稅收優惠政策在鼓勵勞動者創業和企業增加就業崗位中的作用:實行更加有利于促進就業的金融支持政策,積極鼓勵和引導金融機構為勞動者創業和自己組織就業提供小額擔保貸款等金融服務;實行更加有利于促進就業和減少失業的對外貿易政策。
三是根據實現更加充分就業目標的要求合理確定經濟發展速度,在制定宏觀經濟政策時評估對就業的影響。在制訂國民經濟計劃時,要把就業作為社會經濟發展的優先目標予以考慮;在確定經濟增長方式和增長速度以及對產業結構和產業布局進行重大調整時,都要重點考慮對就業的影響,確保更加充分就業目標的實現。
四是持續加大對就業的資金投入,形成公共財政保障、社會各方面多元化投入的機制。促進就業是政府的重要職責,也是公共財政投入的重要方向。各級政府要加大資金投入,在財政預算和支出中重點安排就業專項資金,建立起政府財政投入的保障機制。同時,鼓勵社會各方面對就業的投入,形成公共財政保障、社會各方面多元化投入的機制。
五是要把就業效應作為評價經濟社會發展成果的重要指標,充分發揮各級政府的作用,確保就業各項目標任務得到落實。要按照前不久發布的“十二五”促進就業規劃的要求,把城鎮新增就業、促進失業人員再就業、幫助就業困難人員就業等重點指標納入政府綜合考核體系,作為考核各級地方政府實踐科學發展觀和解決民生問題的重要依據,并層層分解落實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