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所給材料,圍繞“中國應如何創造未來的人口紅利”,寫一篇文章。(70分)
要求:
(1)全面分析,自擬題目,不必以行政公文形式寫作。
(2)論述深入,觀點明確,論證充分,邏輯嚴謹,語言流暢。
(3)篇幅不少于1200字。
參考答案:
創造未來“人口紅利”任重而道遠
“人口紅利”是指一國人口生育的迅速下降在造成人口老齡化加速的同時,少兒撫養比亦迅速下降,勞動年齡人口比例上升,在老年人口比例達到較高水平之前,將形成一個勞動力資源相對豐富、撫養負擔輕、于經濟發展十分有利的“黃金時期”。
“人口紅利”既是機遇,也是挑戰。“人口紅利”意味著在一定時期內勞動力資源非常豐富,而這一優勢能否轉變為經濟成果,顯然依賴于勞動力資源能否得到充分利用。目前,我國的“人口紅利”期即將結束,創造未來的“人口紅利”,將“人口紅利”轉變為“人才紅利”,對于促進經濟發展、解決社會民生問題來說具有重要意義。因此,我們一定要創造新一輪的“人口紅利”。
創造未來“人口紅利”,要在宏觀指導上要樹立“人力資源是第一資源”的觀念。堅持“以人為本”,把人力資源作為發展過程中最具活力和潛力的要素以及實現科技進步和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動力。在思想認識上,要高度重視人力資源開發工作,切實把人才作為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最重要的資源開發好、利用好;在工作部署上,要堅持把人力資源開發擺在優先考慮的位置,超前謀劃,周密安排,通過人的全面發展來促進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創造未來“人口紅利”,要繼續積極推進城市化建設和小城鎮建設,切實促進進城農民逐步融入城鎮。有計劃有步驟地解決好農民工在城鎮的就業和生活問題,實現農民工在勞動報酬、子女就學、公共衛生、住房租購以及醫療、失業、養老等社會保障方面與城鎮居民享有同等待遇。深化戶籍制度改革,加快落實放寬中小城市、小城鎮特別是縣城和中心鎮落戶條件的政策,促進符合條件的農業轉移人口在城鎮落戶并享有與當地城鎮居民同等的權益,讓農民作為勞動力轉變成市民,在實現勞動力市場改造的同時有效地發揮人口流動的優勢,實現全國范圍內的人力資源和勞動力的有效配置。
創造未來“人口紅利”,要建立健全社會保障體系,完善社會保障制度,尤其是養老保障制度。當前,我國快速步入老齡化社會,而“未富先老”是中國老齡化的最大特點:老年人口絕對數和相對數的增加,勞動年齡人口負增長、勞動參與率下降及其帶來的勞動供給減少,都將導致中國經濟發展速度放慢。同時,由此產生的一系列養老問題,使社會負擔日益繁重。因此,完善養老保障制度勢在必行,一方面,將現行的現收現付養老保障制度改變為完全積累的個人賬戶制度,這樣相當一批退休人員可以不完全依靠現收現付制度來養老,可以大幅降低社會養老負擔;另一方面,可以鼓勵發展養老產業,這樣既可以滿足老年人的養老需求,減輕勞動力的養老負擔,又可以推動經濟的增長。
創造未來“人口紅利”,要加大對教育的投入力度,普及義務教育,加強職業教育,實施靈活多樣的成人教育,全面提高社會勞動力的素質。當前社會普遍存在“就業難”、“招工難”的現象,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勞動力現有素質與社會勞動力的需求情況不相符。因此,只有加強教育建設,加大對勞動力教育的投資力度,提高勞動力素質,才能調整勞動力結構,把中國的人口狀況引入到由數量型轉變成為質量型的發展軌道,從而更加有力地為經濟的發展提供動力。
未來“人口紅利”的實現將涉及到戶籍制度、養老保障制度、就業制度、教育制度等方面的改革,故創造未來的“人口紅利”不是一蹴而就的。而且,我們在享受“人口紅利”所帶來的豐厚回報的同時,還要警惕“人口負債”的發生。因此,創造未來的“人口紅利”不僅是通過人的發展來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一個重要途徑,而且是一項長期而又艱巨的任務。
相關推薦: